Contact us


        學院辦公室:58908536

    學生工作辦公室:58909422

              58909423

研究生工作辦公室:58908212

MBA教育中心:58908589(招生咨詢)

       EEP教育中心:58902822

專訪全國政協委員商文江:破解高校畢業生結構性就業難 提升普惠性人力資本

2023-03-08  Clicks:

南财集團全國兩會報道組記者 王峰 北京報道  過去一年,我國就業形勢總體保持穩定。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2022年城鎮新增就業1206萬人,年末城鎮調查失業率降到5.5%。

針對就業壓力凸顯,五年來,強化就業優先政策導向。把穩就業作為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的關鍵指标。着力促進市場化社會化就業,加大對企業穩崗擴崗支持力度。

政府工作報告指出,今年要落實落細就業優先政策,把促進青年特别是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切實保障好基本民生。

如何理解當前就業形勢和就業政策目标,如何開拓民營企業和國有企業吸納就業空間,促進市場化社會化就業?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專訪了全國政協委員、伟德客户端院長商文江。

高校畢業生結構性就業難

《21世紀》: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今年城鎮新增就業1200萬人左右,城鎮調查失業率5.5%左右。這個目标反映了今年怎樣的就業形勢?

商文江:确立這樣的就業目标,首先是政策延續性的一種體現。2022年,新增就業年初目标為1100萬人以上,實際新增1206萬人;城鎮調查失業率年初目标為控制在5.5%以内,實際年末也降至5.5%。2023年,新一屆政府要在就業工作上較上年取得進步,兩個指标至少不能低于上年的實際水平。其次,2022年,城鎮就業人員總數為45931萬,較上年減少842萬,為近十幾年來首次出現。由此推算,過去一年約有2000萬人退出了城鎮勞動力市場,反映出人口老齡化對于城鎮勞動力供給的影響在進一步加大。與此同時,考慮到城鎮退出勞動力大多從事制造、建築等體力勞動屬性強的企業一線崗位,而作為城鎮新成長勞動力主體的高校畢業生往往更青睐管理類、技術類等非體力勞動的崗位,未來城鎮勞動力供需結構沖突壓力也将進一步加大。

(全國政協委員商文江 受訪者供圖)

《21世紀》:當前為什麼要高度重視高校畢業生就業?

商文江:高校畢業生就業涉及面廣、影響深遠,既有緊迫性、艱巨性,又有複雜性和長期性,需作為一項長期戰略性任務來抓。青年就業問題是個世界性難題。青年人屬于新成長勞動力,不僅在就業市場上競争力相對較弱,而且就業主要依靠新增崗位吸納。如果經濟增長乏力,新就業崗位創造能力不足,跟不上新勞動力成長速度,青年就業問題就會凸顯。

我國青年就業形勢尤為嚴峻。從趨勢來看,自2018年開始進行城鎮失業調查統計以來,我國城鎮青年失業率呈持續上升态勢,而整體就業形勢盡管受到疫情影響,但總體仍保持基本穩定。高校畢業生就業難是我國青年失業率居高不下的主因。在我國,高校畢業生已是青年勞動力的主體,青年就業問題根本在于大學生就業難。過去三年,我國有超過2800萬高校畢業生進入勞動力市場,占同期城鎮新成長勞動力供給的三分之二左右。

《21世紀》:為什麼高校畢業生就業難現象比較突出?

商文江:結構性因素是我國高校畢業生就業難的主要原因。一方面,高校畢業生受新冠疫情影響,就業選擇越來越求穩求優,導緻“緩就業”“慢就業”和“不就業”現象普遍出現。調查顯示,50%以上的高校畢業生傾向于選擇體制内就業。另一方面,高等教育培養結構調整與勞動力市場需求結構變化不同步,導緻高校畢業生結構性失業問題嚴重。據有關部門測算,到2025年,制造業十大重點領域人才需求缺口接近3000萬人。此外,随着技術結構變化,經濟增長的就業彈性下降,制造、建築等支柱性行業就業創造和就業能力不斷減弱。

根本解決高校畢業生就業問題,要引導畢業生轉變擇業觀念,要加快高校培養結構調整,還要注重培育就業吸納能力強的行業。然而,上述治本的各項舉措從出台、落實到見效都需要較長時間,而我國破解高校畢業生就業難問題已刻不容緩。根據高等教育統計數據測算,未來3年,我國将至少有3000萬高校應屆畢業生進入就業市場。在此背景下,破解大學生就業難不僅必須标本兼治,而且應把治标置于更為優先的地位。


形成我國勞動力市場“蓄水池”

《21世紀》:廣大民營企業是就業主力軍,應該怎樣加強扶持纾困,穩住就業主陣地?

商文江:對于這個問題,大家其實一直都有非常清晰的共識,隻是更好落實相關政策還有空間。“穩住中小企業”不能停留在口頭,而是要落實到實際行動。一是要進一步改善社會輿論環境,千方百計增強中小企業主的信心。二是要進一步改善國内營商環境,打破制約中小企業進入國内市場、獲取資源特别是金融、土地、礦産等資源的各種“卷簾門”“玻璃門”。三是要進一步改善國際貿易環境,讓中小企業能夠繼續低成本地進入國際市場獲得境外訂單、技術和資源。

《21世紀》:國有企業在吸納新增就業方面有何潛力?

商文江:發揮國有企業就業吸納潛能,可有效化解當前高校畢業生就業難題。當前,經濟下行壓力加大,作為吸納新成長勞動力的傳統主力,民營企業創造新崗位能力下降。相比之下,國有企業在吸納新增就業方面潛力還遠未得到充分發揮。2021年,我國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不含金融企業)資産總額超過300萬億元,占全部企業總資産的比重超過50%;吸納就業人口5600萬人左右,僅占全部非農業部門就業人口的12%。因此,應鼓勵國有企業統籌人才需求計劃,深入挖掘崗位潛力,加強職業培訓能力建設,深化與高等院校、職業院校合作。未來5年,國企要結合産業特點開發更多高質量就業崗位,拓寬招收高校畢業生的專業範圍,每年新增就業崗位200萬個左右用于招聘高校畢業生。

發揮國有企業就業吸納潛能,有助于化解勞動力市場就業結構性矛盾。通過增加政策性崗位供給,按照市場需求廣泛開展社會化在職技能培訓,促進普惠性人力資本提升,形成我國勞動力市場“蓄水池”。在未來經濟恢複增長和基本面向好的時期,将這一部分經過培訓鍛煉的勞動力釋放到市場,可以有效滿足勞動力市場需求,化解高等教育培養結構與勞動力市場需求結構不匹配的矛盾。

《21世紀》: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促進平台經濟健康持續發展,發揮其帶動就業創業、拓展消費市場、創新生産模式等作用。平台經濟帶動了大量靈活就業,但如何加強靈活就業勞動者合法權益?

商文江:得益于進入門檻低,靈活就業在困難群體和高校畢業生就業托底作用上表現明顯。西南财經大學中國家庭金融調查與研究中心調查結果顯示,畢業三年内的大學生采取靈活就業方式就業的占比超過五分之一。當前,就業市場面臨結構性和總量性雙重壓力,有必要進一步發揮靈活就業的托底作用。

然而,由于缺乏正規勞動關系約束,靈活就業者特别是被動性靈活就業人員就業質量不高。目前來看,提高靈活就業者的就業質量要做好三方面工作。

一是制定靈活就業崗位的勞動定額标準。面對勞動分工精細化提出的精細化管理要求,要基于勞動關系碎片化理念,本着權責對等、度量精準的原則,從最長勞動時間、最高勞動強度等方面确立靈活雇傭的勞動管理标準。

二是制定靈活就業最低勞動報酬标準。現在雖然針對非全日制就業勞動者有最低小時工資規定,但非全日制就業勞動者與靈活就業者并不等同,可考慮将最低小時工資制适用範圍擴大到所有靈活就業者。與此同時,應制定最低小時工資浮動系數最低标準,建議不低于0.5。

三是将靈活就業者全面納入社會保障。一方面,進一步完善人戶分離的參保和轉移辦法,切實做到“錢随人走”。另一方面,根據勞動所得按一定比例為低收入靈活就業群體發放社會保障補貼,存入個人社保賬戶,在鼓勵困難群體積極就業的同時,切實提高社會保障的覆蓋水平和保障水平。

(作者:王峰 編輯:陳潔)

上一條:商文江院長參加全國政協第十四屆一次會議并提交提案
下一條:院長商文江一行調研葉青大廈

Close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