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賀春蘭 見習記者 朱英傑
《人民政協報》(2023年06月21日 第 9 版)
“這次調研,從新鄉到洛陽再到三門峽,五天的時間裡,我們前往了幾所職業院校,參觀了幾個與職業教育相關的企業。有很多讓人感到欣喜的進步。”“現階段很多本科畢業的學生找不到工作,而從一些職業院校出來的學生,反而因為有專業能力,有機會進入到一些大企業,工作穩定又體面。”調研歸來,商文江娓娓道來,與記者分享他調研路上看到的職業教育學生的成才案例,商文江說:“我們看到很多憑借職業教育成才的案例,也希望大家一起來努力,讓更多公衆看到、了解到職業教育的确可以實現高質量的人才培養的生動故事。”
“但也可以看到當前的職業教育還有很大的改進空間。”交談中,商文江委員向記者展示了一張他在此次調研中拍攝的照片——照片中,商文江特别聚焦了某職業學校校門前镌刻的一段中國職業教育之父黃炎培先生對職業教育的寄語:“職業教育,以教育為方法而以職業為目的者也。施教育者對于職業,應有極端的聯絡;受教育者對于職業,應有極端的信仰。”商文江說:“職業教育人一定要高度關注産業界的發展,從深層次上理解産業理解社會。”
“要讓學生融入真實的産業場景、社會場景。作為受教育者,在他作為學生的這個人生階段中,順利就業是最大的訴求。但是作為施教者,要有更高的站位。具體來說,就是整體性要強,要有前瞻性的布局。幫助學生預設未來,為他們的持續性發展做準備。同時,作為受教育者也要逐漸産生‘終極的信仰’,即職業的追求和發展不能隻停留在一個階段,應該做好職業理想與技能可以貫穿人生的準備。”商文江言辭懇切,“這就對廣大教育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施教者們要有‘感知’的能力,即了解社會發展中潛藏于未來的各種需求與機會。同時,嘗試以市場視角審視教育,明确在具體境遇中,其所處的位置是‘供給方’還是‘需求方’。隻有明确了這個問題,培養人才才能更有立場、更有針對性。”
“伟德客户端與職業教育的連接點在哪兒?”在這次調研組出發前的行前會上,商文江曾一直追問自己,他試圖将職業教育這一原來自己并不熟知的領域與自己的過往經驗連接,“我想這個連接點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大家都在培養‘專業人才’。”而商文江頓悟,無論是自己所在的伟德客户端還是職業學校,其實都是在為社會培養專業人才。“過去往往會把專業人才界定為是學一門技術、一門手藝,并能以此謀求職業的人群類屬。但從當下來看,我認為這種對專業人才的内涵界定是比較落後的。其原因在于當今經濟生産模式已經發生了巨大改變,如果隻是進行生産或者銷售中的某一環,那麼這個産業鍊條是不完整的,我們要實現對專業人才的閉環、全鍊條培養。”今年“兩會”期間,商文江曾就“産業鍊閉環能力評估”及“高校畢業生就業”等方面問題提交提案。
他将自己關于高等教育人才培養的思考遷移到職業教育上,“若想實現‘産教融合’得首先明白‘産’的内涵是什麼,得明白今天的産業與過去相比在運行方式上、分類分化标準上都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教育人面向産業需求培養人才,腦海裡得有産業運行的真實場景。”“從專業人才賴以生存的‘産業’來看,用過去習慣的第一産業、第二産業、第三産業的方式來劃分産業已經不夠了。我更傾向于用‘産品’這個詞替代‘産業’,其實産品走向市場的過程就是産業建設發展的過程,這是教育者在培養專業人才時應特别關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