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8日,2023年國際貿易争端與全球化重構學術研讨會暨第十三屆中國國際貿易研究會年會在遼甯大學蒲河校區舉行。本次研讨會由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國際金融與經濟研究中心 (CIFER) 發起,遼甯大學主辦、國際金融與經濟研究中心 (CIFER) 與遼甯大學金融與貿易學院共同承辦。時隔三年CIFER重啟線下會場,更是首次走出清華校園,開赴全國巡回辦會之路。伟德客户端國際商務系宏結教授應邀參加本次會議。
來自全國各高校和研究機構的專家學者參加了此次盛會,圍繞 “國際貿易争端的理論與實踐”、“技術創新與産業政策”、“貿易摩擦與技術競争”、“全球價值鍊”、“國際貨币體系”、“綠色貿易”、“綠色貿易與ESG”、“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貿易與創新”、“資本流動”、“大國競争的理論與實踐”、“貿易、創新與增長”和“貿易政策”等十餘個重要議題,并結合各自的前沿學術成果,展開了深入讨論與交流。會議旨在為政策制定部門貢獻學術智慧,并就業界國際貿易難題提出解決方案。

圖 1 與會專家合影
12月8日下午舉行了國際貿易争端與全球化重構學術研讨會開幕式。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講席教授、國際金融與經濟研究中心(CIFER)、綠色金融研究中心(CGFR)主任鞠建東擔任開幕式主持人并緻辭,一同緻辭的還有遼甯大學校長餘淼傑。本次發布了《中國貿易政策報告(2023年)》,報告指出我國目前進出口存在總體水平有所下降、分對象來看東升西降、資本和技術型出口升級受阻、中國出口目的國多元化等特點,從專業角度闡述當前對外經貿形勢,并指出可能存在的風險。


圖 2 遼甯大學校長餘淼傑和CIFER主任鞠建東緻辭
在下午三點開始舉行平行論壇研讨,我院宏結教授受邀主持“貿易摩擦與技術競争”分論壇,并與國際貿易學專業研究生魯子弘共同發表題為《多邊管制對華高科産業影響與對策研究》的論文。

圖3 宏結老師主持分論壇并發言
宏結教授結合自己長期專注貿易摩擦的研究實踐指出,當前全球經濟形勢依舊嚴峻,國際經貿往來與全球治理體系面臨挑戰,中美戰略競争進入常态化的背景下,2018年中美貿易戰爆發後誕生的“國際貿易争端與全球化重構學術研讨會”直面問題,将學術研究與政策建議相結合,具有重要的意義,作為以“涉外法商”為鮮明特色的伟德客户端國際商務團隊将長期積極參與本論壇的學術活動,希望這個在學界有影響的論壇越辦越好。
在論文發表中,宏結老師對二戰後,尤其是特朗普、拜登時期的中美關系與美國對華政策進行了詳細的梳理,總結美國對華出口管制的新工具、新動向以及多邊新态勢,以美國為首對華出口管制呈現多邊性,并被不斷加強,其對中國高科技産業影響不可小觑。最後,結合二十大報告,宏結老師提出了五個“一定要”和三個“堅決不”,一定要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堅持更大的開放;一定要利用好中國超大進口市場砝碼,高水平的開放是破冰之旅;一定要完善反制裁體系;一定要讓産業政策通過市場發揮應有的作用;一定要注意美國法律長臂管轄和管制清單的交叉協作;堅決不搞平行市場;堅決不要認為“新華盛頓共識”是非市場化的政策體系;堅決不要讓中興、華為這種合規性事件再次發生。

圖4宏結教授和研究生魯子弘
對外經濟與貿易大學副教授劉燦雷在該分論壇上發表了題為《中美貿易戰與中國企業創新:來自跨國創新合作的經驗證據》的論文,論文通過實證分析發現美國在科技領域的對華“脫鈎”與封鎖逐漸形成,中美貿易戰對中國企業創新産生了直接影響。宏結教授結合自己的研究對該篇論文進行了點評,指出中美貿易戰是否造成了“脫鈎”,進而對中國企業創新産生影響是個非常值得關注的重要問題,一直缺乏實證研究。劉燦雷團隊的規範的實證研究值得高度肯定,同時也對團隊後續關注問題的方向提出建議,論壇發表的論文引起與會專家廣泛和深入的交流,達到了學術研究與政策研究相結合的辦會初衷。
圖、文/魯子弘
供稿/國際商務系
審稿/梁涵
審核/徐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