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發揮國資國企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中的支撐作用,積極推動實施國有企業改革深化提升行動,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站在黨和國家工作大局的戰略高度,繼部署實施國有企業改革三年行動之後,面向新時代新征程作出的一項全局性、戰略性重大決策部署。
“堅持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是我國基本經濟制度,也是新時代建設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一項重要政策方針。黨的二十大報告進一步強調了堅持“兩個毫不動搖”方針,并将其納入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框架和體系之中。
國有企業是中國經濟轉型和發展的“中流砥柱”。據統計數據測算,中國全部國有企業的淨資産總額大緻占到了GDP的70%左右;而按照當前上市央企的市淨率中值1.3倍計算,全部國有企業所擁有的資産市值占GDP的比率超過90%;如果按照2倍市淨率計算,國有企業資産市值占GDP的比率将達到140%。而在結構層面,國資國企也主要分布于那些關系“國計民生”的關鍵領域和産業鍊的核心環節。堅持“兩個毫不動搖”方針,有效盤活國有資産,發展壯大國有企業,不僅是推動中國産業轉型升級的關鍵抓手,也充當着防範化解系統性金融風險的重要支撐。
充分發揮國資國企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中的支撐作用,積極推動實施國有企業改革深化提升行動,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站在黨和國家工作大局的戰略高度,繼部署實施國有企業改革三年行動之後,面向新時代新征程作出的一項全局性、戰略性重大決策部署。2024年,在鞏固國企改革三年行動成果的基礎上,繼續深化國資國企改革攻堅工作,增強國資國企核心競争力,進而通過國資國企高質量發展來驅動産業鍊和國民經濟的高質量可持續發展,不僅是解決當前經濟發展過程中存在的“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三對核心矛盾的關鍵抓手,更是實現經濟工作“穩中求進、以進促穩、先立後破”的重要依托。

1月4日,在大慶油田1205鑽井隊作業現場,工作人員前往作業區。寒冬時節,中國石油大慶油田所轄作業區氣溫低于零下20攝氏度,石油工人克服嚴寒,有序推進古龍頁岩油勘探開發,保證能源生産供給。 (新華社記者 張濤/攝)
一、全面發揮國資國企在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中的功能作用
國資國企主要分布在關系國家安全和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在外部環境複雜多變,國内循環存在堵點的約束下,充分發揮國資國企在産業轉型升級中的中流砥柱作用是積極貫徹國家戰略意圖、有效應對外部環境變化的必要舉措。2023年的國務院國資委會議再次強調國有資本應向關系國家安全、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集中;向提供公共服務、應急能力建設和公益性等關系國計民生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集中;向前瞻性戰略性新興産業集中。發揮國資國企在國民經濟中的穩定器和壓艙石作用,保障基礎能源供給和基礎網絡運營、增強産業鍊供應鍊韌性和核心競争力、加速傳統産業轉型升級和戰略性新興産業發展壯大,對于實現新時代背景下的宏觀經濟“逆周期”調節和中國經濟“跨周期”增長都至關重要,也肩負着特殊的使命。
高質量發展的新時代新征程上,國資國企要主動擔當、積極作為,強化穩增長、防風險能力,以穩促進、以進固穩,提升規模擴張和效益增長的匹配性,為國民經濟的平穩運行和可持續發展貢獻關鍵力量;同時要不斷深化改革,更好發揮自身在戰略安全、産業引領、國計民生、公共服務等方面的基礎作用和引領功能,提供防範化解系統性風險隐患和服務國民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支撐。
二、切實保障國資國企的核心競争力提升和核心功能增強
一是聚焦國資國企的主責主業和培育優勢企業,推動國資國企的資源要素整合。二是推進國資國企之間的業務整合融合,切實增強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和不同産業集團之間的協同聯動,通過專業化整合,進一步提升國資國企的核心競争力。三是加速國資國企的布局結構優化,通過資産重組、股權合作、資産置換、無償劃轉、戰略聯盟等方式加速資源要素向優勢企業和主業企業集中;四是深化國資國企的協同創新,一體化推進科技創新、産業創新和體制機制創新,從技術供給和需求牽引雙向發力,全面強化國資國企的科技創新引領力和全球競争力,重點保障基礎性、緊迫性、前沿性、颠覆性技術研究;五是加強國資國企主導的産學研深度融合,通過牽頭或參與建設國家實驗室、全國重點實驗室等國家級創新平台,加強與科研院所、高等學校等創新主體深度合作。
三、有效協同國資國企的監管體系改革和布局結構優化
推動國資國企的監管從“管資産”向“管資本”轉變,以國有資本投資公司和運營公司為抓手,進一步健全面向“管資本”的國資國企監管體制:一是加強對國資國企的有效監管、切實防止國有資産流失;二是堅持授權與監管相結合、放活與管好相統一,更好銜接國資國企的微觀治理和宏觀調控;三是深化分類考核、分類核算,完善國有企業功能界定與分類指引,優化考核辦法;四是健全黨内監督為主導的各類監督貫通協同機制,強化企業内部監督;五是完善權責清單管理,打造上下貫通、實時在線的數字化智能化監管體系,提升監管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國資國企作為建設現代化産業體系的主力軍,應當堅守實體經濟根基,積極布局産業新賽道,大力培育發展新動能,推動“現代化産業體系”建設和“新質生産力”打造,充當“科技—産業—資本”新循環的基礎節點。一是要“立”,積極布局前瞻性戰略性新興産業,加大在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生物技術、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裝備、綠色環保等産業投資力度,在集成電路、工業母機、關鍵軟件等領域補短闆強弱項;二是要“破”,着力推動傳統産業轉型升級,充分發揮國資國企在産業鍊循環中的支撐和帶動作用,推動基礎固鍊、技術補鍊、優化塑鍊、融合強鍊;三是“先立後破”,同時加大綠色低碳技術研發和推廣力度,推動傳統産業數字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升級,推動數字化技術與企業生産經營管理深度融合,緻力于通過培植增量逐漸化解存量問題。
作者:商文江
全國政協委員,伟德客户端院長
編輯:郭 淼
校對:蒲水涵
審核:史慧玲
來源:《中國政協》2024年第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