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中央調劑基金年度預算首次公開。該制度于2018年7月1日起正式實施,旨在調劑各省養老金餘缺。2019年中央調劑基金預算安排4844.6億元,其中,廣東等7個經濟較發達省份為貢獻省,遼甯等21個省份及新疆生産建設兵團為受益者。
根據設計,中央調劑基金由各省份養老保險基金上解的資金構成,按照各省份職工平均工資的90%和在職應參保人數作為計算上解額的基數,上解比例從3%起步,逐步提高。中央調劑基金實行以收定支,當年籌集的資金全部撥付地方,按照人均定額撥付。某省份撥付額=核定的某省份離退休人數×全國人均撥付額。
中央調劑制度也被視為養老保險全國統籌的重要一步。不過,這也僅僅是第一步。
【意見領袖觀點】
伟德客户端教授胡繼晔表示,從調劑情況不難看出,養老金調出的7個結餘省份,大部分是勞動力流入的東部沿海發達地區,比如,廣東與黑龍江正好一正一反,廣東是年輕人多,勞動力充裕,而退休人員占比小,黑龍江則恰恰相反,退休人員多,而繳納養老保險的年輕人少,且每年新增退休人員數量要多于繳納者數量,這也正是虧空的真正原因。
地區差異日益明顯,根據2019年中央調劑基金預算安排,從上繳額與撥付額的差額來看,廣東、北京、浙江、江蘇、上海、福建、山東為“貢獻”省份。廣東最多,為474億元。“受益”省份中,遼甯、黑龍江、四川受益金額最多,分别為215.8億元、183.8億元、177.8億元。
所以,在胡繼晔看來,社保問題已經積重難返,眼下,必須要盡快實現全國統籌。“盡快實現養老保險全國統籌”同樣是中共十九大報告的明确要求。2011年正式實施的《社會保險法》亦明确,基本養老保險基金逐步實行全國統籌,其他社會保險基金逐步實行省級統籌。隻不過,這一交由國務院的任務,一直沒有清晰路線圖。事實上,國家層面也曾提出實現全國統籌的年份目标,最後不了了之。
阻力何在?核心問題還是池子太多,甚至有些是縣級市級統籌。能夠真正做到省級統籌,即統收統支的,也是少數省份。胡繼晔說,重點還是勞動力流入省份,很多堅決反對全國統籌,他們靠低社保吸引投資者,即使中央批評,也是略為提高,但同時結餘又很多。
“按照現在讨價還價模式,永遠解決不了問題。”胡繼晔說,不能認為結餘省份調劑就是為全國做了貢獻,其實都是全國人民繳納的,根本算不上什麼貢獻。
胡繼晔認為,作為過渡措施,中央調劑制度應該盡快結束,明确全國統籌方案,要不然各省之間相互讨價還價,非常麻煩。限制因素太多,最終隻能是不同利益群體扯來扯去。“中央隻要把大盤子定下來,下決心去做,是沒問題的。我覺得這次也還沒完全下決心。”
“最佳模式不是切香腸似的一點一點讨價還價,我一直建議把社保費改成稅。”胡繼晔介紹,社保金征收在理論層面也一直存在着“稅”、“費”之争,一直有學者撰文呼籲“社會保險費改稅”,亦有學者旗幟鮮明地反對“費改稅”,或認為“費改稅”時機尚不成熟。
在胡繼晔看來,支持“費改稅”是因為目前我國的社會保障制度仍處于高度碎片化的狀态,城鄉之間、區域之間、不同群體之間适用的社會保障制度不同,造成社會保障待遇水平不一、社會保障管理體制分散。社保從碎片化走向制度整合,“費改稅”将是重要一步。
胡繼晔分析,一些勞務輸入地區如珠三角、長三角地區,由于繳費人數較多,出現了較多結餘後當地政府主動降低了繳費比例,造成地區之間的繳費不公平。如果“費改稅”,各地的稅收統一性将大大加強,勞務輸出和輸入省份之間的公平問題也因全國統一的社會保障稅收制度而增強。與此同時,勞動力流動也不再需要社保關系的接續,隻需要社會保障号碼(即身份證号碼)中的記錄即可。所以,社會保障費改稅也将在促進制度公平方面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來源:财新網/意見領袖
記者 周東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