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系别:企業史研究所
現任職務:
“一帶一路”中國企業創新發展研究中心主任
教育背景:
1、1984.09--1988.07,北京大學曆史系中國史專業,本科,獲學士學位
2、1990.09--1993.07,北京大學曆史系,中國近現代史專業,獲碩士學位
3、2001.09--2004.06,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經濟史專業,獲經濟學博士
4、1995.02--1996.12,燕京研究院與中國人民銀行研究生部聯合舉辦的“國際金融與财務”研究生主要課程班
5、2000.09--2001.06,美國哈佛大學哈佛燕京學社進修學習
工作經曆:
1、1988.07--1990.08,廣西工學院(現為廣西科技大學)教師
2、1993.07--2006.05,北京聯合大學應用文理學院講師、副教授
3、2006.05—至今, 伟德客户端教授、博士生導師
社會兼職:
中國生産力學會理事
國際交流:
2009.01-2009.02,美國亞利桑那州立大學訪問學習。
獲獎榮譽 :
1、1998年獲得北京市優秀青年骨幹教師稱号。
2、2006年獲得北京市第九屆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排名第三)。
3、2011年,獲第七屆全國先進生産力理論與實踐成果二等獎。
4、2007—2008學年度,2010-2011學年度,被評為伟德客户端優秀教師。
5、2014年被評為伟德客户端教學優秀獎。
6、教改成果《法商複合型本科人才教育和培養的創新模式》(第二完成人),2017年獲北京高等教育教學成果一等獎。
7、教改成果:《成思危現代金融菁英班“四維”和“四跨”人才教育和培養的創新模式》(第一完成人),2017年獲北京高等教育教學成果二等獎。
縱向課題
1、教育部2011年第3批“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第三批重點教材《世界經濟史》編寫課題組的主要成員。
2、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規劃基金項目《體制和規制約束條件下美國金融制度變遷研究》(主持人,2012年,批準号:12YJA790143)。
校級和橫向課題
1、《從商業銀行的數量變化看美國銀行制度的變遷》(主持人),伟德客户端2008年校級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學校2009年批準)。
2、《英美日德工業化階段企業經營方式的曆史經驗比較及對中國的借鑒意義》(參與),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2009年合作研究項目。
3、主持伟德客户端2016年度校級教改課題《基于Myeconlab網絡學習管理系統的雙語教學模式》。
4、主持伟德客户端2017年度校級教改課題《成思危現代金融菁英班“四維”和“四跨”人才教育和培養的創新模式》。
5、主持“一帶一路”中國創新發展與國際化問題研究(201712-202212)。
學術成果:
主要著作:
1、《國外中共黨史研究述評》(合著),中共黨史出版社,2005年。
2、《彙豐銀行與中國金融研究》(獨著),伟德客户端出版社,2007年。
3、《劍橋美國經濟史》(譯著,主譯),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8年。
4、《中國民營經濟史紀事》(合著),中國工商聯出版社,2010年9月。
5、《德國企業史》(獨著),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3年。
6、《向德國學習先進制造業》(編著),廣州出版社,2015年。
7、《中國民營經濟史》(合著),山西經濟出版社,2015年。
8、《美國金融制度的曆史變遷》(獨著),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7年。
主要論文:
經濟學·金融類
1、《中國金融體制改革的現狀與發展趨勢》,《北京聯合大學學報》,2000年第4期。
2、《公債在美國經濟發展中的作用及其對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啟示》,《北京聯合大學學報》,2003年第2期。
3、《從美日銀行破産分析看我國商業銀行的風險防範》,《2004中國生産力發展研究報告》,中國統計出版社,2005年。
4、《試論近代時期彙豐銀行成為中國國際彙兌銀行的基礎和條件》,《北京聯合大學學報》,2005年第1期;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中國近代史》2005年9月全文轉載。
5、《論彙豐銀行與近代中國金融制度的變革》,《南開經濟研究》,2005年第2期。
6、《深入古人生活中的天時地利人和》,《中國經濟史研究》,2006年第3 期。
7、《從金融化看美國金融危機》,《中國與世界觀察》,2009年第1期。
8、《美國産業發展的“冰”“火”兩重天》,《中國與世界觀察》,2009年第2期。
9、《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引進和利用外資政策的曆史演進》,《中共黨史研究》,2009年第7期。
10、《從<中國季刊>看西方學者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史的研究》,《中共黨史研究》2008年第1期;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中國現代史》,2008年第5期全文轉載。
11、《美國國家經濟研究局對當代中國經濟問題的研究》,《當代中國史研究》,2008年第6期。
12、《20世紀八九十年代美國銀行業破産危機研究》,《世界與中國》(論文集,楊帆主編),中國經濟出版社,2009年。
13、《美國政府發展新興産業的曆史審視》,《政治經濟學評論》,2011年第2期;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産業經濟》,2011年第6期,全文轉載。
14、《花旗銀行:監管與被監管的故事》,《清華管理評論》2011年第5期;《現代商業銀行》2013年第2期,以《花旗銀行:監管之下的求索路》為題,全文轉載。
15、《西方學者對中國“入世”十年的觀察和研究》,《中共黨史研究》,2012年第8期。
16、《德國制造模式:特點、成因與發展趨勢》,《政治經濟學評論》2013年第3期;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世界經濟導刊》,2013年第9期全文轉載。
17、《“德國制造”的曆史演進及其發展趨勢》、《中德化學制造業比較》、《先進的“德國制造”及其對“中國制造”的啟示》,《全球化與中國經濟》(陳明生、巫雲仙主編),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2013年。
18、《美國聯邦政府債務經濟發展模式的曆史演變》、《利率市場化及其對美國金融結構變革的影響》,《全球化與中國經濟》第2輯(黃立君、嶽清塘主編),首都經貿大學出版社,2014年。
19、《美國銀行制度變遷中聯邦政府與地方勢力的博弈探析》,《政治經濟學評論》2015年第2期。
20、《中國貨币現金M0變化趨勢的經濟學分析》(與楊潔萌),《改革與戰略》,2016年第5期。
21、《試論美國金融發展中的“雙軌制”》,《全球化與中國經濟》第3輯(巫雲仙、張弛主編),首都經貿大學出版社,2016年。
22、《FinTech對金融業的“破壞性創新”》,《河北學刊》2016年第6期。
23、《美國金融制度變遷的政治因素》,《政治經濟學評論》,2018年第3期。
管理學·其他
1、《費正清的學術生涯與中美關系》,《文史哲》,1994年第4期。
2、《費正清中美關系研究的主要特征》,《文史哲》,1995年第6期。
3、《論斯諾陝北之行的曆史影響》,《國際政治研究》,1997年第1期。
4、《近十年來英法德澳加等國中共黨史研究探析》,《中共黨史研究》,2002年第6期。
5、《科學管理百年路》,《清華管理評論》2011年第1-2期,《新華文摘》,2011年第13期(權威期刊)全文轉載;《管理科學》,2011年第6期,全文轉載;《現代商業銀行》,2013年第1期,全文轉載。
6、《彌漫着酒香的威尼斯兵工廠》,《清華管理評論》,2012年第2期。
7、《管理學視野下的法商管理——基于西方早期企業管理經驗的思考》,《法商管理評論》,第一輯,經濟管理出版社,2012年。
8、《經濟學本科專業課程教學的本土化與國際化——以<貨币銀行學>雙語課程的教學實踐為例》,《高等教育改革:理論與實踐探索》(論文集,馬麗娜主編),中國經濟出版社,2012年。
9、《同源異流 殊途同歸》,《清華管理評論》,2013年第5期。
10、《德國企業治理結構的曆史和實踐:利益相關者的視角》,《改革與戰略》,2014年第12期。
11、《“博大精深,同心緻遠”的西門子公司》,《清華管理評論》,2016年第6期。
12、《星巴克:人與咖啡的無限聯接》,《清華管理評論》,2016年第11期。
13、《毛皮貿易·殖民探險·并購:現代百貨集團——哈德遜灣公司是這樣煉成的》,《清華管理評論》,2017年第9期。
14、《GE:隻有太陽與之競争的企業會倒下嗎?》,《清華管理評論》,2018年第7期。
(一)本科生課程
《貨币銀行學》、《貨币金融學》、《西方管理思想史》、《企業史通論》、《世界金融史》、《财政學》等。
(二)研究生課程
《貨币金融學專題》、《外國經濟發展史》、《中外經濟思想史專題》、《中外企業史專題》、《當代中國企業改革史專題研讨》
(三)世界經濟專業
博士生指導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