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系别:經濟系
教育背景:
1991——1998年 就讀于伟德客户端,獲法學學士、經濟學碩士學位;
2002——2005年 就讀于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獲經濟學博士學位;
2005——2008年 于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從事博士後研究;
工作經曆:
1998——2001年 于北京林業大學人文學院工作;
2001至今于伟德客户端工作。
社會兼職:
全國經濟地理研究會理事,北京市經濟學總會理事。
國際交流:
2010.1——2010.7 于美國北卡羅萊納大學教堂山分校(UNC)從事訪學研究。
獲獎榮譽:
2008年獲伟德客户端“優秀教師獎”,2009年獲伟德客户端“優秀共産黨員”稱号。
縱向課題:
1. 《嚴格控制特大城市人口規模背景下北京市農業轉移人口的市民化研究》(項目号:14JGB077),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基金一般項目,2015——2017,經費8萬元,主持人。
2.《碳稅、規模經濟與重工業産業組織結構的調整:以鋼鐵業為例》(項目号:11YJA790011),教育部人文社科規劃項目,2011-2014,經費9萬元,主持人。
3.《居民居住區位選擇自由與城市居住空間結構》(10YJC790120),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項目,2010-2013,經費5萬元,第二主持人。
4.《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經濟基礎研究》(06BaJG0032),北京市社科規劃項目,2006-2010,經費5萬元,子項目主持人。
5.《我國城鄉産業轉移的機制和對策》(項目号:06ZFQ79001),伟德客户端人文社科青年項目,2006-2010,經費2萬元,主持人。
6.《頭腦風暴法與多媒體手段在<金融學>教學中的結合運用》,伟德客户端教改項目,2007—2008,經費1萬元,主持人。
學術成果:
專著:
1.《碳稅、規模經濟與我國重工業産業組織結構的調整:以北京市為例》(獨著),首都經貿大學出版社,2016年8月。
2.《我國城鄉産業結構優化研究》(獨著),京華出版社,2007年12月(北京市社會科學理論著作出版基金資助出版)。
3.《我國城鄉産業轉移的機制和對策》(獨著),伟德客户端出版社,2007年12月。
4.《全球化與中國經濟》(主編),首都經貿大學出版社,2012年。
5.《透視彙率——兼論非均衡市場與中國涉外經濟、股票和房地産》(參著),中國經濟出版社,2005年。
6.《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經濟基礎研究》(參著),首都經貿大學出版社,2011年。
發表的主要論文:
1.《碳稅征收提高能源效率的作用機制研究》,《伟德客户端學報》,2017年第5期。
2.《産業升級、要素收益提高與我國城市發展方式的轉變》,《新疆社會科學》,2017年第4期。
3.《我國國有企業分類改革路徑研究》(第一作者),載于《全球化與中國經濟(三) 》,首都經貿大學出版社,2016年8月。
4.《京津冀區域經濟發展差異研究》(第一作者),載于《全球化與中國經濟(三) 》,首都經貿大學出版社,2016年8月。
5.《碳稅征收與産業結構的調整:理論與對策》(第一作者),載于《全球化與中國經濟(三) 》,首都經貿大學出版社,2016年8月。
6.《碳稅征收與重工業能源效率的提高》(第一作者),載于《全球化與中國經濟(三) 》,首都經貿大學出版社,2016年8月。
7.《身份轉換、産業升級與我國農業轉移人口的漸進式市民化》,《經濟問題探索》,2015年第1期。
8.《我國農業轉移人口的漸進式市民化研究》,《全國高校社會主義經濟理論與實踐研讨會第28屆年會論文集》,2014年。
9.《收入提高與我國農業轉移人口的市民化研究》,載于《全球化與中國經濟(二)》,首都經貿大學出版社,2014年。
10.《人口流動視角下我國低成本城市化模式的形成與轉型》,《北方經濟》,2013年第11期。
11.《碳稅征收對我國能源密集型産業的影響研究:以鋼鐵業為例》,《學習與實踐》,2013年第1期。
12.《節能環保與經濟增長雙重目标下我國重工業結構調整研究》,《工業技術經濟》2012年第2期。
13.《節能環保視角下大都市産業空間結構的形成:以北京市為例》,《經濟問題探索》2011年第4期。
14.“A study of Location Form of the Basic Service Industries in Metropolis: a Case Study of Beijing”(《大都市基礎服務業的布局形式研究:以北京市為例》).The Thi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Regional Management Science and Engineering,April,2011。
15.《大都市中心區高關聯度服務業的聚集布局研究》,《經濟體制改革》2011年第2期。
16.《聚集經濟、環境容量與大都市産業空間結構的形成》,2011中國可持續發展論壇暨中國可持續發展研究會學術年會(2011年11月)。
17.《節能減排、經濟增長與我國重工業結構的調整》,社會主義經濟理論與實踐研讨會第25屆年會(2011年9月)。
18.The Mechanism and Measures of Adjustment of Industrial Organization Structure: the Perspective of Energy Saving and Emission Reduction(《節能減排視角下産業組織結構調整的機制和對策》).2010 International Academic Conference on Energy, Environment and Development,May,2011(EI檢索).
19.“A Study of the Impact of Structural Adjustment and Efficiency Improvement on Energy Saving and Emission Reduction”(《産業結構和效率因素對節能減排的影響研究》).2010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Technology Innovation, Industry Transformation and Structure Adjustment,August,2010.
20.“A Study of the Forming Mechanism of Industrial Spatial Structure in Metropoli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nergy Saving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節能環保視角下大都市産業空間結構的形成機制研究》).2010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Engineering Management.October,2010(EI檢索).
21.《逆城市過程中向外轉移的城市産業的确定》,《統計與決策》2010年第9期。
22.《我國城鄉産業轉移的路徑研究》,《新疆社會科學》2010年第1期。
《區域經濟學》、《中國現行經濟政策與理論研讨課》、《資本論與當代》、《經濟環境分析》、《社會主義經濟理論與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