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鵬薦語: 1978年中共中央召開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吹響了中國改革開放的号角。40年後的中國已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中國改革成功了嗎?中國改革成功在哪? 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2018年是中國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步入新時代的元年。黨中央正式決定将于今年十月召開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全面總結改革開放經驗,踐行中國道路,完善中國模式。 18日6點30分中信大講堂第39期暨薊門法治金融論壇第52講,也将以《改革開放與中國的變遷》為題,拉開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的序幕。 主講人章百家教授早年畢業于北京大學和中國社科院研究生院,在中國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從事研究十年後,在原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先後任第三研究部主任和室副主任,第11屆全國人大法律委員會委員,現任中共黨史人物研究會常務副會長,兼任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教授。 自80年代後期以來,章百家教授先後在《中國社會科學》、《中共黨史研究》等刊物上發表論文40多篇,主編和參與撰寫多部學術著作,代表作有《改變自己,影響世界》、《中國改革開放史》、《中國正面對新挑戰》、《如何認識中國的改革開放曆程?》、《中國能否确立大國地位取決于國内改革政策》、《我們有應對複雜局面的經驗》等,對黨和國家有關部門以及國人對中國改革開放經驗教訓的正确認識發揮了積極作用。 章百家的父親章文晉先生,自1944年起就擔任周恩來總理的秘書兼翻譯,是周總理親手培養的新中國第一代外交幹部,傑出外交家。他參與了打開中美關系大門的全過程。中美建交後,由鄧小平點将,以68歲高齡出任駐美大使。我和百家是中國社科院研究生院的同學,他是我們83級150位同學中最受尊敬的“老大哥”,百家在政治和外交世家熏陶下,通曉中國外交史和改革史,分析能力強,口才又好,因此無論在研究生院,還是畢業後的每次同學聚會,百家兄給大家講故事都是保留節目。 本期薊門論壇,百家将以親曆者和研究者的雙重身份,重點從黨的指導思想,政治環境,經濟體制,對外關系,社會結構和思想觀念五個方面講解改革開放給中國帶來的變化,中國改革開放的經驗和當前面對的新挑戰。尤其會談到40年改革中政治指導思想和路線為經濟體制改革清掃障礙發揮的作用,還将對目前一些人認為“我國經濟體制改革超前,政治體制改革落後”等認識誤區的澄清進行權威解讀。 本次講座還有三位著名的40年改革見證人和一位青年教授擔任點評嘉賓,他們是中信改革發展研究基金會孔丹理事長、中國工商銀行原行長楊凱生先生、中國社會科學院當代中國研究所武力副所長和伟德客户端企業史研究所熊金武副所長。相信這場講座無論是對完整經曆40年中國改革開放曆程者的回憶與思考,還是對40歲以下年輕人,深刻感受倍加珍惜來之不易中國改革開放成果,正确認識中國道路和中國模式均具有重要現實意義。 伟德客户端院長 劉紀鵬 2018年4月16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