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多年前,年輕的泰勒正默默工作在米德維爾工廠的生産前線,用汗水打磨濯洗科學管理的奧秘;鬥轉星移,伟德客户端工商管理專業的同學們也來到了乾程科技的生産前線,帶着對前賢的憧憬向往,投入真實的流水作業之中,錘煉企業管理知識。
在這裡,象牙塔中的高談闊論、引經據典遭遇了現實語境下最直白赤裸的挑戰,從前隻存在于理論中的精緻曲線和函數在真切可感的人際關系和不絕于耳的機器轟鳴中得到了驗證。這一切無疑都是颠覆的,既颠覆抽象理論的學習模式,也颠覆管理知識與現實體會的疏離感。當抽象缥缈的理論觸及真實具體的工人、産線,同學們仿佛回溯到一百多年前,管理學科和實踐管理剛剛分野卻又相互貫通的那個日子,理論不再是毫無意義的算式定理,現實也非雜亂無章的黑箱。
抛棄了各種簡單的假設條件,遠離了各種長期的刻闆印象,同學們開始真正立足現實的投入産出、工序流程、員工激勵等,思考邊際效益、流程優化、馬斯洛需求理論等管理理論與工具。這一周的實習,不僅是同學們了解社會生活、豐富社會經驗的起點,也是打通理論與現實的隔閡,從實踐視角運用管理知識的轉折點。
SMT——管理是資源的有效配置及其優化
15級的易昕宇和郜鑫被分配到了SMT車間(Surface Mount Technology,貼片加工),同精密科學的機械生産線進行首次親密接觸。在這裡,他們不僅從耐心熱情的工作人員那裡了解到從備料、上料到錫膏印刷、元件貼裝、回流焊接、檢修烘烤的生産流程,還親自體驗了備料、上料、退料等工序。
共同的生産作業使他們能夠設身處地地體會工人們的處境,了解工廠布局與生産流程。熱情開放的乾程員工讓同學們體會到真實管理中的規制與妥協,讓腦海中的薪酬管理、空間優化、績效考核、企業文化等管理概念不再是空洞的名詞,而是一個個具體的數字與措施。
烙印在記憶深處的,還有SMT車間用真實的經驗智慧生動教授的“管理是資源的有效配置及其優化”一課。在車間,運行了十年以上的生産線在高峰生産時期也要披挂上陣,其中的重要機械部件“feeder”一旦失靈,工人們就會發揮他們的勞動智慧,利用不同feeder進行組裝調配,把不同生産線的機械進行靈活組合,同時為不同特點的生産線配置不同的訂單,充分利用了現有設備資源、提高了生産效率并确保了産量。
MIMA-FA ——質量是産品的生命線
安甯、柳戈、邱晶等十位同學被安排到MIMA-FA(手工插件/焊接--組裝)車間實習。該車間主要是在經過SMT車間的PCB闆(印制電路闆)上插入電子元器件,接着通過波峰焊接(機械操作)将電子元器件牢牢固定在PCB闆上,并對部分無法耐受機器高溫的元器件進行人工焊接。完成以上工序之後,PCB闆還将經曆性能和精度測試,合格的半成品進入FA工序,即将已完成插焊的PCB闆(亦可稱PCBA闆)與電表外殼進行組合加固并設置相應的參數。MIMA-FA車間的生産工序最為繁雜且工作人員最多,實習的同學們都感覺大開眼界、獲益良多。
MIMA-FA生産中的質量控制非常嚴格,盡可能使不良品在車間内部得以發現并及時返工重修。手插元器件與波峰焊等環節都設置了目檢人員,保證PCBA沒有肉眼可見的較大錯誤。篩選後的PCBA半成品還需通過電子性能檢測和精度檢測的嚴格考驗,直至組裝環節最後對整機進行試電,确保電表在通電下正常工作。此外,在整個生産線上,品質管理人員會随機抽樣檢測,嚴格控制不良率,大大減少漏網之魚。“我在實際操作中發現,手插件工序的目檢環節看似無關緊要,但其實這個崗位非常關鍵,需要檢查插件是否存在漏插、錯插、浮高等等情況并登記在目檢單上,對工人的經驗和熟練程度有一定要求。”經曆過手插件工序實習的梁楠林同學對此深有體會。
被安排在組裝電表工序上的安甯同學則仔細觀察了生産中的規範化動作,她表示,在FA車間将表殼和PCBA闆組裝在一起是一個步驟明确的重複作業。在學會了一整套動作之後重點就是提升熟練度即工作效率,而提高工作效率的關鍵就是規範操作。她總結了自己的感悟,“在我看來,組裝電表的整套工作比較符合動作研究的結論。以作業指導書為标準,隻留下了必要的動作,并且固化了動作順序。”
校表車間——标準化的科學管理
來到校表車間的同學主要負責對組裝後的電表進行參數設置、老化、耐壓、初調、複校設參等工序,看似複雜的工作流程在實踐中漸漸向同學們褪下了神秘的面紗。
校表車間對于溫度和濕度的要求極其嚴格,一旦溫度和濕度達不到标準,電表的檢驗就會出現差錯,“我在車間的那天天氣比較熱,對于車間溫度也有不小的影響,被送來的電表有的還沒來得及檢驗,溫度升高便無法通過測試,送回去降溫才能繼續進行校表操作。”對于校表車間的嚴格要求,佟孟晗同學至今仍記憶猶新。
此外,校表車間的主要工作實質上是借由計算機來完成的,實現了校表流程的标準化和規範化,也讓人工操作變得更加輕松,經過簡單培訓的工人們就可以熟練操作軟件完成校表測試。工人們工作的重點在于輔助計算機完成識别檢測,隻要将電表依次放到檢測台上就可以通過編程軟件對電表進行參數設置和品質檢驗。計算機檢驗識别後再經過一系列軟件的相關操作,電表就正式通過了檢測環節。檢測後的合格品随即進入包裝工序,而不良品則需要對其查找原因并判退維修。同學們紛紛表示,“車間工人的動作相當熟練,具體操作雖然以簡單重複為主,但也讓我們體會到,能認真把一件事做好、形成标準也是一種能力。”
倉庫——簡單工作也需要專業訓練
紮根倉庫的朱宇軒和張新了解到,倉儲管理依照工作流程分為入庫和出庫兩大部分。生産用原材料、輔料、半成品和産成品均需入庫,其中企業的電表生産用原材料從外部采購,其入庫流程為到貨清點、到貨質檢和到貨入庫三個環節。到貨清點就是将運抵貨物與采購部門采購清單相對照,到貨質檢則由來料質檢部門根據國标進行抽檢,将來料與公司的質量及規格要求相對比,随後來料按抽檢結果分别進入倉庫的不合格品區、待退貨區和原材料區。
原材料入庫後就進入生産環節,但在将物料分配到生産線之前要根據各車間需求對原材料進行分包和預加工。親自體驗了分包和預加工工作的朱宇軒感慨到,“熟練的師傅們一上午能完成5000個電容剪腳工作,而我一上午僅完成了2000個,可見簡單的工作要做好也要下功夫。”
預加工之外,倉庫管理人員還需将來料從貨車上卸下,有序排列在待檢區。由于緊張的卸貨節奏和酷熱的天氣,兩位同學常常汗出如漿,卻始終堅守。
最後,倉儲物流辦公室特設專人負責成品的出庫即物流環節。每年由财務部選擇地方優質物流企業後,倉庫的相關人員即與地方物流溝通,遵循客戶需求按時發放成品。
在倉庫工作雖然隻有短短三天時間,但張新同學依舊感觸良多:“理論結合實踐,實踐上升為體會,體會總結為經驗,經驗又可提煉成理論。企業實習更是檢驗我們專業知識的實戰與更深層次的把握”。
結 語
這一周來,同學們的體會感悟或許不盡相同,但管理實踐在同學們心中建立的向往和敬畏,卻将始終如一地引導同學們用理論指導實踐,用實踐學習理論。眺望前路,同學們終于明白,一條生産線的設計絕不是人工、機械的簡單堆積,而是工作節奏的碰撞融合與上下遊生産線的交互平衡;産品質量的嚴格管控絕非口号呻吟,而需要腳踏實地地通過關鍵點檢測、過程監控等程序保障全過程管理;一座廠房的建立更不能紙上談兵、按圖索骥,因為工廠布局直接影響成本控制和生産效率;就連工作環境中的一桌一椅都需要仔細斟酌、反複商議,畢竟環境布置直接影響工人的士氣情緒。這一次實習,承載了不少老師、同學們的嬉笑苦樂,也迸發了許多靈慧思考,但最重要的,是同學們終于解悟,何為精商明法,敏思善行,何為躬行學理,商融天下。
(撰稿人:工商管理專業15級本科生易昕宇、王佳燕、邱晶、高子強、朱宇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