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10日上午,薊門經濟史學講座第四講在教學圖書綜合樓八層815會議室舉行。本期講座邀請了中山大學嶺南學院朱富強副教授作為主講嘉賓。朱富強副教授以“比較優勢是國際貿易的中軸原理?”為主題,展開了一場圍繞經濟學比較優勢基本原理在國際貿易視角下的批判與反思。巫雲仙教授、嶽清唐教授、黃立君副教授、曾江老師進行與談。參加講座的碩博士研究生也針對相關話題進行了交流與探讨。講座由副院長熊金武教授主持。

朱富強副教授首先從比較優勢原理面臨的挑戰談起:第一,比較優勢原理至多适應物物交換情形,一旦引入貨币就會出現問題;第二,比較優勢原理隻是現代經濟學對概念化的兩個市場主體間進行交易所做的抽象分析,不具有普适性;第三,引入具有特定利益訴求的國家這一現實中介會出現分工利益帶來的影響。接下來,朱富強副教授從理論問題意識和現實問題意識兩個方面闡釋了比較優勢原理的邏輯困境與解釋困境,引起大家對于比較優勢原理的反思。然後,朱富強副教授指出比較優勢忽視的國家利益,并從收益效應和分配效應進行論述。最後,朱富強副教授得出結論,比較優勢理論缺乏嚴格的邏輯依據,得不到現實實踐的驗證。他指出比較優勢原理的缺陷,為大家提供了對于比較優勢理論的反思。
在與談環節,嶽清唐教授認為反思和思考是理論經濟學所需要的,數理工具不足和信息不充分的問題可能是導緻比較優勢原理在實踐中出現問題的主要原因,并且對于國際貿易分析不僅僅需要考慮理論,還要考慮國際政治。
巫雲仙教授從曆史的角度,以英國《谷物法》的三次制定,英國對外貿易政策由自由貿易轉變為帝國特惠制,放棄了金本位制為例,然後又對美國、德國、日本的對外貿易政策的變化進行曆史分析。巫教授從經濟史的角度,以一種深入淺出的方法告訴我們國家對外貿易政策變化的原因,這啟發了我們對于西方經濟理論的學習和理解不能脫離當時的曆史背景。
黃立君副教授針對發展中國家存在比較優勢陷阱的主題,提出了發展中國家如何獲得比較優勢的累積效應以及比較優勢陷阱是否真的存在兩個問題。朱副教授針對相關問題為大家進行了詳細的解答。
21級博士生侯冠宇對于比較優勢理論的适用情況提出問題,比較優勢是否在特定國家和特定時空下是适用的。朱副教授針對問題首先對于中軸原理進行了介紹和講解,然後對同學提出的問題進行了解答,讓大家對比較優勢原理有了更多的認識和理解。
與會師生紛紛表示收獲頗豐,學術視野得到拓展,講座氣氛融洽和諧,取得圓滿成功。
文圖/石奇立
審稿/熊金武
審核/徐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