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月23日,我院院長劉紀鵬教授受邀參加由國務院國資委新聞中心、國務院國資委研究中心、經濟參考報社主辦的首屆中國企業改革發展論壇。
本次論壇的主題為“改革新動能,優化供給側”,劉紀鵬教授參加了下午的圓桌對話,與中交集團董事長劉起濤、中國建材集團董事長宋志平、廣東省國資委主任李成、北汽集團董事長徐和誼進行了交流,并以“企業治理創新”為話題對國有企業改革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提出意見和建議。

劉紀鵬認為,治理是規範問題,而市場化才是創新問題。在治理方面,首先必須區分國企與國資,國資參與企業的形式多樣,更有活力,應該大力發展,同時建議國企由财政部管,國資由國資委來管。其次在具體管理上,國資要用市場化的規範、現代公司制度來管理,而非用管理國企的方式來管理國資,國資企業必須建設董事會,劉紀鵬還談到,董事會應當摒棄内部、外部董事的分類,而是應當引入執行董事與非執行董事這一分類,執行董事負責經營,非執行董事負責監督,各司其職。
在創新方面,市場化的創新就是機制創新,而國企機制創新的問題核心是工資總額限制,以往固定不變的工資總額嚴重了壓制了員工的積極性,抑制了創新。劉紀鵬認為國企可以有工資總額限制,國資一定不能有,因為國資企業是以現代公司制度來經營,是以營利為目的的,應當采用利潤考核标準,從而調動員工積極性。除此之外,還要處理好勞動與資本的關系,劉紀鵬認為可以所有權中的收益權入手,探索共享分潤制,從共享的角度出發,股權不變,分享增長利潤,推動創新的混合所有制改革,讓國企重獲新生,煥發活力。
這次論壇高朋滿座、群賢畢至,劉紀鵬的真知灼見更是赢得了滿堂的喝彩與掌聲。最後劉紀鵬院長從三個層面總結了國有企業如何治理、創新:第一,所有者層面,區分國企與國資;第二,經營者層面,完善董事會建設;第三,勞動者層面,探索共享分潤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