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屆“經濟與曆史”學術研讨會(2019)暨紀念新中國成立70周年——曆史實踐與理論創新專題研讨會于2019年11月2日在中國人民大學舉行。我院國際商務系胡明教授應邀參加研讨會并做主題演講。
本次會議由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和《中國經濟史研究》編輯部主辦,由中國經濟史學會下屬外國經濟史專業委員會、中國演化經濟學年會、北京外國經濟學說研究會合辦。來自國内近二十多所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教學科研人員參與了研讨。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賀耀敏教授和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黨委書記兼院長劉守英教授到會緻辭。會議分中國現代經濟思想的形成與發展、外國經濟思想史與新中國70 年、中國知識體系構建的曆史實踐與現代經濟增長、中國金融發展變遷與曆史經驗等四個分論壇。

胡明教授參加了中國現代經濟思想的形成與發展分論壇,并就“存在一種古典意義上的宏觀經濟學革命嗎?——一個經濟思想史的考察”進行了主題演講。

在演講中,胡明教授首先就問題讨論的起點——古典概念進行了界定,即在當前主流的經濟思想史的古典定義上進行讨論。接着胡明教授就1970年代至今關于“是否存在古典意義上的宏觀經濟學革命”的相關争議進行了介紹,并對問題的重要性進行了評價。這一問題不僅關乎如何看待宏觀經濟學的起源問題,也影響着對當前主流的新古典宏觀經濟學的評價,因此厘清該問題非常重要。
緊接着胡明教授從儲蓄與投資能否自動轉化、是否僅僅是與實物經濟相關聯的生産勞動創造價值、失業問題是否重要及其因果機制到底為何、貨币問題是否重要及其重要性體現在何處、到底是分工還是技術進步推動長期的經濟增長、統計學對經濟學是否重要及如何對待統計指标、商業周期是否是一個普遍現象及其因果機制為何等七個方面對古典經濟學的相關論述進行了剖析。期間胡明教授不僅大量地引用了第一手的古典學者的相關論述進行佐證,同時也結合相關領域的最新文獻和問題進行論證。他認為,古典經濟學就這些問題更多地從微觀的角度進行了論述,而不是弗裡希和凱恩斯意義上的宏觀視角的讨論。另外胡明教授還從宏觀經濟政策等方面進行了論證。胡明表示,古典經濟學的自由放任主張并不能為當前的宏觀經濟政策進行辯護,更不能為經濟危機時代的政府幹預政策提供理論基礎。
最後,胡明教授總結道,一個忽略失業問題、國際收支問題并輕視貨币理論體系的經濟學說很難說是宏觀經濟學。因此,當前的經濟學界不僅應該要重新反思“斯密的宏觀革命”之說,而且需要重新探讨當前主流的“新古典宏觀經濟學”的說法,以便對當前宏觀經濟學的核心争議進行厘清。
國際商務系:胡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