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9月27日下午17:00,經濟系學術導師黃立君副教授帶領她指導的21級、22級本科生在昌平校區逸夫樓2050辦公室召開“420讀書計劃”經典閱讀分享活動,參加本次讀書分享的學生有2021級的龍佳、潛子星、車晨曦,2022的王碩、蘇詩婷。

新學期的第一次讀書分享活動也是黃老師第一次和22級同學們的見面會。讀書會開始之前,黃老師仔細了解了同學們開學以來的學習情況。此次讀書會正值中秋佳節前夕,黃老師給同學們帶來了月餅,氣氛融洽,共迎新一輪的讀書分享之旅。
本期讀書會的閱讀書目是戴維·蘭德斯的《國富國窮》。
2021級的龍佳同學将書中介紹的每個國家的基本情況進行了總結。首先分享了英國能夠确立自己的領先位置有其地理、氣候、政治以及文化等方面的因素。比如:英國有利于海外貿易的地理位置,陰雨氣候有助于紡織工業的發展,光榮革命建立的君主立憲制保證了穩定的政治體制,重視契約、重視實際、開放包容的品德等。此外,其他諸多國家在發展之路上的結局卻不盡相同。成功的案例是有豐富自然資源和開明政策的美國;失敗的案例是掠奪了大量财富卻用于奢侈浪費的西班牙和葡萄牙。
2021級的潛子星同學則是初讀本書後,從以下幾個問題入手,進行了精讀和思考。一是從地理因素上看,為什麼熱帶部分國家會如此貧窮;二是工業革命為什麼會發生在18世紀的英國;三是明明中國具有優越的地理位置,早期有比歐洲更加先進的發明,卻沒有更早走向繁榮的原因。而地理因素對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是否具有決定性的作用引起了大家的廣泛讨論,也引出了我們下個月的閱讀書目《國家為什麼會失敗》。
2021級的車晨曦同學提出影響國家經濟發展的兩個決定性因素是資源禀賦和本土文化。結合課堂上所學的知識解釋了中國在農業早期出現技術倒退的“李約瑟難題”,是因為土壤條件和氣候條件不夠優越,為了發展農業,滿足人民溫飽的需要,古代的中國采取勞動密集型的精耕細作的種植方式。這種方式需要大量的勞動力,所以催生了早婚早育的觀念,人口增長帶來的紅利也導緻了勞動力的低價,于是在與高成本的機器生産之間大衆最終選擇了前者。
2022級的蘇詩婷同學分享了能體現後發優勢和後發劣勢的具體案例,進一步确定了它們對于經濟落後的國家來說是共存的,而不是非黑即白的結論。還引用書中語段,表達了自己對作者是否支持西方中心論的看法,以及作者對西方擴張殖民地這一行為的态度的讨論。黃老師的指導也啟發了蘇詩婷同學課下對後發優勢和後發劣勢的提出和背景進行擴展閱讀,進行更深入地研究。
2022級的王碩同學則用中國和日本對進口機械鐘的不同用途指出了各自的優缺點。中國官僚是将這種先進的器物當做一個奢侈品擺件,而日本會在原有基礎上對它進行改進。日本的兩個不同時期之間也有對比:在明治維新的時代,權力在皇家手中,通過勢力引進外來思想,産生變革;而德川時代的權力在幕府手中,他們各自發展自己的實力,最後招緻武士階層的消亡,是一種對底層社會人民發展經濟的保障。
本次讀書會持續了一個半小時,期間同學們暢所欲言,各抒己見,黃老師時不時參與讨論并作出指導,本書給同學們帶來的啟發在大家思想的碰撞中更加清晰和深刻。相信這一系列的讀書活動會在同學們心中埋下鑽研的種子,讓大家在經濟學的學習中取得長足進步。
文/經濟系本科生2021級:潛子星
圖/經濟系本科生2021級:車晨曦
審稿/黃立君
審核/徐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