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10日,經濟系黃立君副教授帶領她指導的本科生在昌平校區召開第九次經典閱讀分享活動。參加讀書分享的學生包括:2018級楊金鳳、徐溪、黃文力、呂順顯,2019級楊濟玮、李睿鑫、李佳靜、劉佳鑫。這是本學期舉辦的第二次讀書分享會,黃老師先與大家分享了2016級白劍宇同學獲得“商院英才”榮譽稱号的好消息,并以此鼓勵大家在學術、文體、精神風貌、社會實踐及創業、綜合表現等方面不斷加強,積極追尋身邊榜樣,努力實現自我,昂揚向上。
随後,八位同學分别對自己過去一個月内所讀書籍的内容和感想進行了交流和分享。
2019級李睿鑫同學閱讀了2017年諾獎得主理查德•塞勒的《錯誤的行為》。他首先講述了理查德塞勒作為一名行為經濟學家,研究的主題是如何解決理性人假設的先天不足,并嘗試将人的心理因素納入經濟學的分析範式,從而推翻一些隻有在理性人假設下才成立的經濟理論,從而承接了他上個月對于“有限理性”的思考。接着他談到了這本書中最吸引他的兩個觀點,分别是“人是趨利避害的,但是人對于避害的偏好要大于趨利的偏好”和“心理賬戶”。最後他分享了自己欽佩理查德•塞勒的原因是他從生活出發,創造性地将心理學和經濟學相結合,開拓出了行為經濟學這片嶄新的疆土。
2019級劉佳鑫同學着重從“利己”與“利他”的角度與大家分享了亞當·斯密的《國富論》和《道德情操論》。他的講述邏輯非常清晰,先叙說了《道德情操論》的核心是同情,并在此基礎上闡述了正義、仁慈、克己等一切道德情操産生的根源,論證了人的行為應遵循的一般道德準則。而後,他講述了《國富論》中人類的本性即“利己”。最後,他從辯證角度和博弈論角度對比分析了“利他”與“利己”的含義,并延伸到了斯密的“利他”與“利己”對近現代經濟學的意義,還涉及到我國目前實行的“精準扶貧”政策。
2019級楊濟玮同學分享的書目為阿爾弗雷德·馬歇爾的《經濟學原理》。他先從作者切入,明晰了馬歇爾的研究觀點是經濟學的中心并不是在研究财富,其本質其實是在研究經濟活動中人的動機。緊接着,他介紹了這本書的主要内容與結構,講述到《經濟學原理》正是對馬歇爾經濟學說的核心——均衡價格論的論證和引申,書中作者從基本概念開始闡述,然後講到各種均衡,最後闡述生産财富的分配。此外他還分享了書中最吸引他的幾個方面是馬歇爾建立的“靜态分析範式”,及其價格理論和分配理論。
2019級李佳靜同學和2018級黃文力同學都讀了阿瑟•奧肯的《平等與效率》,并分别對該書作了解讀。李佳靜同學首先從這本書的章節結構入手,概括了這部著作四個章節的主要内容,主要包含各種價值的重要性以及它們必須在市場幹預下得到保護的問題,傾向于市場資本主義的各種論點,經濟不平等的性質和範圍,以及與機會不均等的關系,還有作者對累進稅、轉移支付、職業計劃等所做出的評價。她着重剖析了平等與效率的争議産生原因有資源的有限性和天然禀賦的差異性問題,并分享了作者對于此兩者的平衡抉擇理論。
黃文力同學對本書内容進行了補充分享。她分析闡述了作者書中的理論思考的基礎是當時美國貧富差距大的現狀,并從權利平等、收入平等、機會平等三方面與效率的關系講述了作者對于平等與效率關系的研究觀點以及抉擇問題。她重點分享了在社會和政治領域平等的絕對優先性,經濟領域中收入平等與效率之間此消彼長的交替關系和機會平等對于效率的促進作用。接着她還以我國為例,認為奧肯的以“多元取向相統一”為抉擇的出發點,以“效率優先,增進平等”為抉擇的方法既保證了經濟的發展,又兼顧了各種取向的選擇,非常适合對轉型期的我國經濟進行宏觀調控的需要。黃老師對她們兩人的分享思考都給予了肯定,并鼓勵大家對同一本書從不同的角度思考分析和闡述。
2018級楊金鳳同學閱讀了2009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奧斯特羅姆的代表作《公共事物的治理之道》。她先提出了搭便車現象是公共治理中最難解決的問題之一,而長期以來,市場化或者國家化被視為是解決搭便車問題的二者必有其一的路徑,但作者在這本書中通過大量的實證案例研究證明了除政府和市場以外的其他組織也可以更好地管理公共資源。通過對于作者對公共池塘資源治理實例的深入分析,她總結到社群的自身狀況對于人們能否有效合作起着決定性作用。
2018級呂順顯同學與大家分享了羅賓·蔡斯的《共享經濟:重構未來商業新模式》。他先按書中順序向大家講述了作者關于共享企業建立的理論基礎的論述,以及作者所提出的人人共享組織在發展過程中所要經曆的四個階段,最後是對共享經濟對于解決氣候變化、森林面積退化等生态問題中發揮的重要作用的讨論。其中他着重分享了自己對于共享和共享經濟實質的理解,使大家産生了濃厚的興趣并進行了讨論,他還表明共享經濟正在深刻地影響着我們的生活,推動着工業化社會轉型向共享經濟社會,它的前景是理想的,但其挑戰原有秩序和規則的道路也是艱難的。
2018級徐溪同學閱讀了羅納德·科斯和他的助手王甯合著的《變革中國》這本書。她簡潔明了地概括到這本書是科斯基于長期以來對中國經濟和中國改革的觀察與研究,沿着新中國成長的曆史脈絡,講述從毛澤東時代到改革開放初見成效這半個世紀中國的制度變遷,作者在書中分析了制度成功或者失敗的根本原因,并對中國未來的改革方向提出了建議和預測。而關于書中的重點内容,她在閱讀的過程中也以手寫筆記的形式進行了摘抄和記錄。談到感想的時候,她說通過閱讀此書,也對新中國成立之後經濟改革的脈絡有了更加清晰明朗的把握。

本次讀書會持續接近一個半小時,大家都對各自閱讀的書目作了深入的解讀,為其他同學拓展知識的同時,也在探讨中對所讀書目有了更為深刻的認識。大家都表示感受到了讀書的樂趣,再接再厲,相信“420讀書計劃”會讓大家收獲更加充實的大學時光!
文/經濟系2018級本科生:黃文力
圖/經濟系2018、2019級本科生:呂順顯、李睿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