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德客户端資本金融系2023年春季學期第三期讀書研讨會于2023年4月20日下午順利舉行。本次研讨會在綜合樓720會議室以線下形式舉辦,資本金融系程碧波老師、李泳老師、李大夜老師、李伯堯老師、洪智武老師及22級金融學碩、金融專碩全體同學參與。

本次讀書會由楊金龍同學、崔夢琪同學及劉新雨同學進行彙報,本期研讨的論文是由李泳老師推薦的兩篇關于銀行業系統性風險的經典論文《Bank Networks and Systemic Risk: Evidence from the National Banking Acts》和《Capital Shortfall: A New Approach to Ranking and Regulating Systemic Risks》。
會議伊始,崔夢琪同學首先從作者信息、研究背景、主要研究問題、數據來源與統計幾方面對論文進行簡要概述。文章是在美國頒布了1863-1864年的《國家銀行法》(NBAs)的背景下,主要研究了《國家銀行法》(NBAs)如何改變銀行網絡結構和并通過量化銀行間網絡模型研究對金融穩定性的影響。作者發現《國家銀行法》(NBAs)制定了管理銀行間存款的數量和位置的規則,導緻了銀行間存款在城市和銀行層面的集中,從而重塑了銀行網絡;盡管這種集中促進了多樣化,但增加了系統性風險,特别是當金融中心銀行面臨巨大沖擊時,系統性風險沖擊的傳染性将更加明顯。

随後,楊金龍同學主要講解了文章的研究模型構建部分,從“模型基礎設定”、“銀行間關系”、“提前取款決策”和“均衡求解”四個部分進行介紹。作者通過引入内源性存、取款設計了一個擴展已有的銀行間清算框架的均衡模型幫助我們理解銀行擠兌導緻破産在銀行間的傳染。在該模型中,銀行吸收活期存款,并投資于長期貸款,因此它們會面臨流動性風險。他們的銀行間負債關系建立了網絡聯系。通過既定的聯系,銀行可以從其他銀行提取存款并違約:這就是傳染發生的方式。本文求解支付均衡,并量化銀行間傳染。

緊接着,劉新雨同學對文章的實證檢驗做了進一步闡述,從定量的角度介紹國家銀行法頒布前後對于系統性風險的影響。随後具體從金融穩定、聯合清算和聯合違約可能性、預期清算成本和違約成本三個方面,定量評估NBAs對金融穩定性的影響。根據危機的起源,文章将銀行危機分為“從上到下”和“從下到上”兩種傳導機制。通過模拟危機和預期可能發生的損失,研究發現對于自下而上的危機而言,國家銀行法案的頒布可以分散整個銀行體系的風險。但對于自上而下的危機,清算所的建立反而會通過傳導到三級銀行來增加系統性風險的危機。因此可以看出,國家銀行法的實施促進了銀行網絡的重組和聯系。銀行網絡結構和連通性增加了銀行的共同風險暴露,影響了系統性風險的傳播。
随後,劉新雨同學對論文進行總結。這篇文章主要研究了銀行監管如何影響金融結構和系統性風險。銀行網絡結構的特征對系統性風險的産生和風險傳遞有重要影響。當高度互聯的金融中心銀行面臨巨大沖擊時,聯系的更加集中也會增加風險傳遞的可能性和傳播。總的來說,這篇文章有助于我們更好地理解銀行網絡和系統性風險,對于改善銀行監管和風險管理也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通過第一篇文章的分析,不難發現金融危機的爆發,暴露出西方國家金融監管體系中存在的諸多弊端,而對于系統性風險監管的缺失正是其中一個重要問題。接下來崔夢琪同學分享了《Capital Shortfall: A New Approach to Ranking and Regulating Systemic Risks》這篇文獻中提出的測算金融機構系統性風險的方法。這種方法被稱為SRISK(Acharya 等,2012),用于測算再次發生類似于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機時,金融機構需要籌集多少資本才能保持正常運轉。SRISK=K[E(I-LRMES)+DJ-E(1-LRMES),在 SRISK 的計算中,用金融機構股權的市值來衡量“資本”,用股票的市場價值與負債的賬面價值之和作為“資産”。在計算得出單家金融機構的 SRISK後,可以加總得出整個國家或地區的系統性風險總值。如果對SRISK 數值的時間序列數據進行分析,可以得出影響金融機構 SRISK 變動的主要因素,從而為降低系統性風險提供參考依據。

在論文分享環節結束後,李泳老師對彙報同學閱讀論文和理解模型的能力表示認可,并做了詳細的點評和指導。首先,李泳老師為同學們普及了這篇文章的寫作背景。在南北戰争的背景下,學者圍繞建立集中的銀行清算所展開了大量的研究。出于資金的需要,美國頒布國家銀行法案将私人銀行國有化,分三級建立具體的儲備等級制度。此時,自上而下的危機容易引發更大的系統性風險,所以應需重點防範“大而不能倒”問題。這對于研究中國金融市場的作用也有參考意義。當前,我國銀行業體系也面臨改革,金融監管總局的成立使得中國金融市場形成了更為集中的監管體系。在該背景下,防範“大而不能倒”問題是十分必要的。最後,李泳老師認為在防範系統性風險中,測度風險是最具挑戰的,并建議同學們在後續的學習過程中,應繼續加強建模能力和編程模拟能力。
随後,各位老師與同學們進行了深入交流。程碧波老師從“美聯儲在美國銀行體系中的地位與作用”、“美聯儲的組織框架和運作模式”、“金融危機與結構性經濟問題”、“存貸比與衡量經濟發展的關系”等角度引導同學們對銀行業系統性風險進行思考。随後李伯堯老師分享了他博士期間關于銀行複雜網絡的研究經驗,從三個方面作出點評:首先,李伯堯老師指出在該研究中銀行的數據難以獲取,在實際研究中一般采用仿真技術,這需要較高的建模能力;其次,李伯堯老師強調了對于銀行網絡的研究,分析其理論機制是研究的重中之重;最後,李伯堯老師認為目前的存款保險制度已經比較完善,再加上央行充當着的最後貸款人,現在來看銀行系統發生流動性風險的可能性比較小,更多的是壞賬風險,由于該文章的曆史背景比較久遠,可能不太适用于現階段的銀行網絡研究背景。
本次讀書會活動廣受我系師生好評,參加此次活動的老師和同學們都表示收獲頗豐,期待今後能進行更多的學術探讨與交流。
至此,本次讀書會圓滿結束。
文、圖/資本金融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