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15日下午,伟德客户端資本金融系2024年春學期第三期讀書會通過線上會議的方式成功舉行,胡曆芳老師以及2024級金融專碩和學碩的同學參加了此次讀書會。本次讀書會聚焦于胡曆芳老師推薦的《非理性繁榮》一書,來自2023級金融專碩的鄭雨川、王岱曦、明月三位同學針對該書分别進行了精彩的主題報告。報告結束後,胡曆芳老師針對報告進行了總結,并對同學們的提問進行了詳盡回答。

本次同學們的研讨内容主要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曆史回顧以及非理性繁榮的結構性因素;第二部分專注于探讨強化投機性泡沫的文化因素和心理因素;第三部分則具體介紹了學術界理性化的嘗試以及泡沫下的應對行動。
首先,鄭雨川同學為大家介紹本書的前五章内容。《非理性繁榮》的出版是經濟思想史上的一個裡程碑。羅伯特席勒教授在本書中提出了一整套反傳統金融的理論,使經濟學從對個體的分析、從單純理性人假定中擺脫出來,揭示了投資者非理性的心理和行為對市場波動的深遠影響。根據對幾十年來股票市場、債券市場以及房地産市場走勢情況的研究,他發現市場并非總是理性運行的,許多結構性因素會導緻市場的過度繁榮與崩潰。

其次,王岱曦同學為大家介紹了書中結構性因素的背後還有哪些因素強化了泡沫的産生。首先就是文化因素。文化因素又可以具體分成兩個部分:一個是新聞媒體對泡沫産生影響,即投機性泡沫的曆史幾乎是與報紙的産生同時開始的。雖然新聞媒體總是以市場事件的旁觀者身份出現,其實媒體本身也是這些事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媒體的特性和新聞報道能夠産生更強烈的反饋,使人們更多的關注表面新聞而更少的關注背後的機制,成為泡沫形成的助推;另一個是新時代的經濟思想對泡沫産生影響。新時代經濟思想即人們由于某些事物的産生而預期未來比過去前景更好或者不确定性更小,新時代的思想是能夠産生投機性泡沫的反饋機制的一部分。其次是心理因素,可以分為股市的心理錨定、從衆行為和思想傳染兩個部分。心理錨定又可以分為數量錨和道德錨,基于數量錨,人們通過量化指标判斷股票定價,并調整投資行為。在道德錨下,投資者會考慮股市情感投入、直覺判斷,并權衡财富和消費需求,做出投資決策。從衆行為最典型的就是權威會對人的想法造成巨大影響,這種從衆心理可能會導緻人做出錯誤判斷,再通過思想傳染在整個社會蔓延,最終導緻泡沫的産生。

最後,明月同學為大家分享了在面對非理性繁榮的時候,可以采取的行動,來有效的減少非理性繁榮帶來的傷害。根據文章内容,總結了五點:第一點是貨币當局應運用溫和的貨币政策來抑制泡沫,而不是緊縮的貨币政策;第二點是意見領袖應發表有利于市場穩定的言論,如果他們的聲明是真正無私的,并且他們被公衆認為是真正的道德領袖,那麼,這樣的聲明應該會對穩定市場起到一定的作用;第三點是制度應鼓勵建設性的交易,熔斷機制和賣空規則在應對泡沫的時候并非真正的有效。書中指出保持市場平穩的上策就是擴大市場,使盡可能多的人更頻繁地參加交易活動,從而分散和對沖風險;第四點是公衆應該得到更多的對沖風險幫助,向公衆介紹更加有效化解風險的工具,例如套期保值;第五點是儲蓄和退休計劃的政策應該顯示考慮泡沫的存在,不斷完善退休和儲蓄計劃。總而言之,在應對非理性繁榮時,要多方面考慮這些行動,盡可能的減少其對市場和公衆的損失。

三位同學結束分享後,胡曆芳老師進一步對本書進行了解讀。首先就是為何推薦本書。一是因為本書與其他經濟學類書籍一個顯著的區别就是本書運用了大量的實例,這種寫作特點不僅使得書中論述的經濟學理論更加具象化,而且也有利于同學們直觀的去感受書中觀點所對應的市場現象到底是什麼樣子的。其次,胡老師深入總結了本書的觀點,這是一本名氣很大的書,《非理性繁榮》書名取自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理事主席葛林史班 1996 年底在華府希爾頓飯店演講中,談到當時美國金融資産價格泡沫時所引用的一句名言。作者從結構因素、文化因素、心理因素三方面論證了非理性繁榮背後的邏輯,并且還對有效市場進行了辯證思考,最後對于非理性繁榮下所應采取的政策措施給出了相應建議,非理性繁榮在市場中有很多現象實例,如1929年金融危機、2008年次貸危機等都是非理性繁榮的典型案例,再或者預期的自我實現機制與非理性繁榮中的數量錨也有着很大的關聯。總而言之,造成“非理性繁榮”的衆多因素中,核心在于股價與市場“偏見”心理的相互強化。股價的上漲催生了非理性情緒,而這種情緒又進一步推升股價,直至市場泡沫無法維持,最終引發股價下跌與非理性情緒的惡性循環。

通過這次讀書會,同學們深入探讨了非理性繁榮以及對當前我國市場的借鑒意義,有助于夯實相關經濟理論知識,加深對市場規律的認識,相信這次讀書會對于同學們進一步深入理解市場現象背後的邏輯将會有很大的助益。
文、圖/鄭雨川、王岱曦、明月
審稿/程碧波
審核/徐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