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江,周建波(外):《“替代農業”視角下中國近代水果産業的發展》,刊發于《中國農史》,2023年8月。
摘要:
近代時期,在農産品商業化程度日益加深的背景下,水果種植的高收益逐漸吸引了越來越多的農民從事水果專業化生産,農民不僅在高山、荒地、沼澤等處開辟果園,而且還将原先用于種植糧食的土地改種果樹,并将所産絕大部分果品銷往各大商埠。這一“替代農業”的現象反映了中國近代水果産業發展的基本微觀邏輯,即從農業生産角度為提高土地經營收益而做出的變革。審視19世紀後期至20世紀30年代,在供給方面,中國近代水果産業發展表現為在引種改良的基礎上擴大專業化種植,在需求方面則表現為穩定在華外國人群體的需求,同時亦注意培育本國消費者和海外消費者群體的消費習慣。然而20世紀30年代之後,水果産業發展嚴重受到儲藏與交通技術落後的影響,并在國際競争中受到貿易條件變化的沖擊,這表明“替代農業”的發展并非一帆風順,其在發展過程中也存在着波折與瓶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