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講座現場
3月20日晚,中信大講堂-中國道路系列講座第49期暨薊門法治金融論壇第68講在伟德客户端學院路校區科研樓學術報告廳舉行。本次論壇邀請中國電信、中國鋁業、保利集團外部董事,國務院國資委産權管理局原局長、規劃發展局原局長鄧志雄主講《關于混改的八點裡由和七個方式》。
中信改革發展研究基金會理事長、中信集團原董事長、伟德客户端理事長孔丹,國務院國資委資本局局長李冰,網英大國際集團董事長李榮華,中信改革發展研究基金會秘書長郭克彤,中信出版集團副總編輯、《經濟導刊》雜志社社長季紅,中國企業改革與發展研究會副會長、原國務院國資委企業改革局副局長周放生,國家創新與發展戰略研究會副會長、中國國際戰略學會高級顧問、中信改革發展研究院資深研究員郝葉力,中國化學工程集團有限公司黨委常委、股份公司副總經理劉德輝,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企業所綜合室主任、中信基金會青年學會副秘書長賈濤,廣東省交易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劉聞等多位嘉賓出席此次論壇。伟德客户端院長、資本金融研究院院長劉紀鵬教授擔任主持人。

圖:孔丹理事長、鄧志雄董事、劉紀鵬院長與學生會面
講座開始前,劉紀鵬院長陪同孔丹理事長、主講嘉賓鄧志雄董事與50位伟德客户端優秀本科生代表親切會面。孔丹理事長向法大學子傳達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指示精神。他說,習近平總書記非常重視青年人的成長,他在最近的講話中特别提出“學、思、踐、悟”的學習方法,希望同學們記住這四個字,無論對目前的學習,還是未來的工作都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孔丹表示,伟德客户端舉辦的薊門法治金融論壇就是在自覺踐行黨中央和習近平總書記對青年的教育理念。

圖:劉紀鵬院長緻辭
劉紀鵬院長首先介紹到場嘉賓并開場緻辭。他說,如果說股份制是從外部把國有資本、民營資本、外商資本以份額化的方式共融于現代股份制公司的話,那麼30年後再提混合所有制改革,其重點應該是在國有企業内部,以勞動者和經營者的出資和國有資本相融合為主,最終實現勞動和資本的統一。這不僅是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以經營者和勞動者所代表的工人階級和國有資本相融合分享利潤的重大理論創新,也能夠解決西方市場經濟成熟國家長期懸而未決的勞動與私人資本相對立的難題。同時,還可通過勞動和資本共享利潤這一新的産權形态探索國有企業内部對經營者的激勵機制創新。
劉紀鵬院長介紹說,鄧志雄同志在我國産權理論、國資改革方面,是一位具有豐富經驗和較高理論造詣的學者型官員。自上個世紀80年代起,他先後參與中國有色金屬工業總公司、國家有色金屬工業局、國家經貿委有關部門的改革工作,2002年國務院國資委成立後,他又先後履職産權局、規劃局局長的重要崗位。他完整經曆了中國國企國資改革的整個過程,特别是直接參與了國有資本存量轉讓和國有資本增量募集兩個重要改革政策的制定工作。今晚的講座志雄同志将會系統探讨混合所有制改革過程中的諸多問題。

圖:鄧志雄董事
鄧志雄董事從混改的基本概念講起,從社會财富結構優化、社會發展動能變革、市場形态與生産主體變化、企業資本形成與運營方式更新、深化國企體制機制改革因素、生産資料和生活資料相互融合、境外投資風險防範和企業員工積極性調動等8個方面闡述混改的必要性。随後,鄧志雄董事又總結闡述了包括改制上市、産權轉讓、增資擴股、合資新設、并購投資、資産處置和PPP在内的7種混改方式。
公有資本+非公有資本+其他
鄧志雄首先詳細厘清了混合所有制的概念定義。按照中央正式文件的表述,混合所有制是指國有資本、集體資本合非公有資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财産所有權制度。從公有資本和非公有資本的融合角度,我們就可以區分開混合所有制和公司制、股份制企業,也可以确定混合所有制包容了有限合夥企業這樣的新型企業制度。
從我們現階段的基本經濟制度來看,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公有制、私有制、混合所有制都是現階段我國基本經濟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從國企改革的階段性深化角度來看,從“國營企業”到“國有企業”再到“國資企業”,發展了混合所有制經濟。
積極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是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的一個明确要求。黨的十九大進一步強調: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培育世界一流企業。深化國有企業改革是要求,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是路徑,培育世界一流企業是目标。把混合所有制作為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我國基本經濟制度的重要實現形式,表明中國共産黨對現階段社會基本經濟制度的認識已經進入一個嶄新的階段。
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八點理由
為什麼要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鄧志雄從儒家的“執兩用中”理念、道家的“三生萬物”思想和“穩中求進”的新時代要求出發,用八個理由闡述了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必要性和必然性。
鄧志雄指出,全球各國改革調整的實踐證明,走計劃經濟封閉僵化的老路,會導緻發展不足;走全盤私有化改旗易幟的邪路,會導緻發展不當;隻講要堅持兩個毫不動搖,不注重混合發展,會導緻争吵不斷、發展不穩。隻有既堅持兩個毫不動搖,又注重二者的相互融合,才能執兩用中、三生萬物,才能使經濟社會有更大的發展空間,才能實現穩中求進、高質量發展。
一是社會财富結構優化因素。混改的曆史使命主要是要構建既有效率、又講公平的高水平高質量發展,推動社會财富結構從啞鈴型發展為橄榄型。
二是社會發展動能變革因素。信息化時代社會生産力的主要動能日益由機器轉向腦力,資本須更多借助于人本賦能才能更好的運動增值,腦力逐漸資本化,人本深度參與企業利潤分配。這就要求我們采取各種各樣的混合所有制經濟形式。
三是市場形态與生産主體變化因素。信息智能時代的市場形态以網絡平台為主導,C2B正逐步取代B2C成為市場上的主要交易方式,能綜合配置全球各種資源的平台型企業在促進社會雙創中加快發展。協同、開放、共享的創新發展要求國有資本與大衆個人資本融合發展。
四是企業資本形成與運營方式更新因素。2005年後,全球企業資本形成渠道已不再以股市融資為主,而是以有限合夥基金的股權融資為主。為适應創新發展需要,應将有限合夥企業制度納入現代企業制度建設目标中,國資企業制度與有限合夥企業制度結合後的企業應歸于混合所有制企業。
五是深化國企體制機制改革因素。應将國資控股企業、國資參股企業作為混合所有制企業對待,由公私各方股東共同商定混合所有制企業章程,按章程來管人管事管資産。私人控股企業中的國有資本則應設立新的投資監管辦法。
六是生産資料和生活資料相互融合因素。互聯網和物聯網的發展,使社會生産資料和生活資料的邊界日益模糊,應鼓勵私人生活資料融于社會生産,通過混合經濟和共享經濟等制度安排實現與公有資産的有機結合。
七是境外投資風險防範因素。中國的進一步發展需要擴大高水平開放,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要求中國資本走出去與一帶一路沿線等各國資本有效結合。為減少走出去阻力,降低境外投資風險,增進相關國家合作與友誼,應減少國有獨資形态的境外投資,提升與國内資本、所在國資本合國際資本的混合運作。
八是企業員工積極性調動因素。為發揮好創業者和企業家作用,充分調動職工群衆積極性,防範人才流失對企業競争力的影響,國資企業需要以多種方式實行員工持股,形成國有資本與員工出資的有機混合,促進各方利益融合和力量協同,培養企業内生動力,推動企業長期健康發展。
鄧志雄指出,科技創新、市場演化、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制度更新、社會發展、鞏固基本經濟制度、發揮好員工積極性,都要求我們大力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面向未來,我們要結合國情企情,既關注兩端,也重視中間,着力解決好混改中的一系列難題,創造出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機制和制度。
混改的市場準備
鄧志雄進一步提出,混合所有制改革必須解決以下五個問題:第一該不該混合?第二該由誰來混合?第三該與誰混合?第四該以什麼方式混合?第五該以什麼對價混合?
鄧志雄認為,混改是不同性質産權的嫁接,應該在資本市場公開競争,陽光操作,以提高交易效率,降低交易成本,優化資源配置,防止國資流失,預防交易原罪,控制權力腐敗,其路徑就是建立産權交易市場。股票市場來推動混改是全球的共識,解決的是上市企業的混合所有制改革;産權市場來服務于混改,是解決非上市企業、非上市部分的産權流轉,這是中國的經驗,也是中國的特色。
産權市場是“一對多+多對多”的自主交易平台,可為參與混改的各類交易主體創造更多資本形成和流轉的機會。從1988年國内第一家産權交易機構在武漢成立。曆經30年的改革完善和曲折發展,中國産權市場已經發生了巨大而深刻的曆史性變化,正由源頭治腐的陽光平台逐步提升為非标準化資本市場。
2015年8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出台《關于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指導意見》,明确将産權交易市場與證券交易市場一同平行納入“資本市場”範疇,産權市場的資本市場屬性正式在國家頂層設計層面得以确立。自此,中國率先創建出了複合資本市場,可以分别為上市和非上市企業提供産權形成與流轉的資本運作服務。
産權交易制度的建立和發展經受了實踐的檢驗,也獲得中紀委、透明國際等國内外組織的肯定。同時,也在聯合國南南合作中得到應用。
混改的七種方式
那麼,如何利用這兩個市場進行混改?鄧志雄提出了混改的七種基本方式,即一改制上市;二産權轉讓;三增資擴股;四合資新設;五并購投資;六資産處置;七PPP。作為最基本的方式,國資委的産權局對每一種方式都有具體的制度規定。單在實踐中,混改的實現更多的是幾種基本方式的組合嫁接。
鄧志雄結合理論與實踐,用鮮活的例證和豐富的圖表向聽衆們闡釋了這七種混改方式,同時,也提出了諸多精彩的觀點。他認為,上市是企業發展的手段,而不是改革的目标;沒有信息化就沒有産權交易市場,沒有國有産權就沒有交易對象,息對稱是基礎,挑起競價是關鍵,靠市場化機制,用信息化手段是搞好産權市場的根本;投資并購要“六看”:一看空間,二看時間,三看行業,四看企業,五看管理團隊,六看股權結構;等等。
鄧志雄表示,混合所有制改革就是市場化的過程,要以市場化方式加快國有企業混改,建立三種企業制度對接三種資本——國有企業對接國有資本,股份公司、上市公司對接公衆資本,産權市場對接PE的機構資本。三種資本以三種企業制度——獨資企業、國有企業上市公司、有限合夥,以三種企業制度對接三個市場,獲得三種資本,混合發展,集成三個資本混合發展運作,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的組合。
嘉賓點評 精彩互動

圖:孔丹理事長為鄧志雄董事頒發聘書
孔丹理事長為鄧志雄董事頒發伟德客户端客座教授聘書并對今天的講座内容進行點評。
孔丹表示,鄧志雄做過廠長,礦長,做過上市公司董事長,又做過國家經貿委的領導幹部,後來又到了國資委任職,在長期實踐的過程中進行思考,其意義已經超出了一般意義上理論和實踐的分野。鄧志雄從曆史的視野、宏觀的角度提出了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重大意義和必要性,非常值得我們思考。同時,鄧志雄詳細的講解和生動的闡述也為在場的同學們上了一堂濃縮版的“企業運作指南”課。孔丹認為,混合所有制有效化解了“國進民退”、“國退民進”的思維定式,不能“為混而混”,混改的最終目标是解決企業發展問題、提升競争力,培育世界一流企業。

圖:李冰局長
國務院國資委資本局局長李冰點評認為,鄧志雄以其深厚的理論功底和豐富的實踐經驗,對混改的曆史曆程做了缜密的梳理和精彩的分析,給大家帶來了深深的思考。

圖:賈濤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企業所綜合室主任、中信基金會青年學會副秘書長賈濤點評認為,科技的發展是人本成為企業的主要競争力,在這個時代什麼最寶貴?就是人力資本。混合所有制不僅僅是公有資本和私有資本的結合,也是資本和人本的完美結合。
整場論壇持續了近三個小時,在鄧志雄董事和各位嘉賓對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精彩分析和點評中,大家對混改的制度設計、發展曆程有了清晰的認識,同時也對混改的意義和方式有了更深的思考。

圖:與會嘉賓合影
文/伟德客户端新聞信息中心
圖/伟德客户端新聞信息中心、盧雲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