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講座現場
3月27日,由伟德客户端、資本金融研究院、MBA中心聯合主辦的薊門法治金融論壇第69講在學院路校區科研樓學術報告廳舉行。本次論壇邀請北京大成律師事務所高級合夥人呂良彪主講,主題為《中國民營經濟司法保護的難點及對策》。
國美電器董事局主席、伟德客户端資本金融研究院理事長、伟德客户端理事張大中出席論壇并緻辭,中國企業改革與發展研究會副會長、原國務院國資委企業改革局副局長周放生,伟德客户端法律碩士學院院長許身健,伟德客户端分黨委書記、副院長李欣宇等出席論壇。論壇由伟德客户端院長、資本金融研究院院長劉紀鵬教授主持。

圖:劉紀鵬院長
劉紀鵬在開場緻辭中表示,去年以來,中國的經濟形勢遇到一些困難,企業和企業家也遭遇了一些悲觀失望的情緒,社會總體比較困惑。在這樣的情況下,中央召開民營企業家座談會,習近平總書記提出“要把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當成自己人”,給民營企業吃了定心丸。将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當成自己人,有兩個問題需要解決,一是安全問題,即人生安全和财産安全;二是發展問題,要解決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
劉紀鵬說,習近平總書記講話發表以後,公檢法等機關紛紛表态,要讓民營企業專心創業、安心經營。然而落實到具體執行當中,又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呂良彪律師長期在一線,接觸過大量的訴訟案例,對民營企業的司法保護困境有切身的體會,寫了很多這方面的著作。期待呂良彪律師為我們帶來的精彩講座。

圖:張大中理事長為呂良彪頒發聘書
國美電器董事局主席、伟德客户端資本金融研究院理事長、伟德客户端理事張大中先生為呂良彪頒發伟德客户端客座教授聘書并緻辭。他在緻辭中表示,改革開放四十年來,國家和社會取得了很大的進步,目前的形勢總體上也是非常樂觀的。民營企業為改革開放貢獻了巨大的力量,從改革開放初期對非公有經濟的種種歧視,到今天強調對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的保護,廣大人民群衆從原來的手腳被捆綁到松綁、到現在的扶持,這本身是一種進步。

圖:呂良彪
呂良彪律師從習近平總書記的“要把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當成自己人”出發,回顧了從鴉片戰争至今民營經濟的發展曆程,論述了民營經濟在不同曆史階段與政權的關系,從制度上反思了民營企業家的人生和财産安全保護,并提出保障民營企業家人身财産安全的十項制度變革,最後從企業家的角度闡釋了如何有效運用法律解決自身的安全和發展問題。呂良彪律師用明白易懂的語言,借助大量的實戰案例,從法律的角度為大家分享了中國民營經濟司法保護的難點及其對策。
曆史回眸:民營經濟與政權的關系
呂良彪律師選擇了近代以來的四個戊戌年作為時間節點,分别是1938年、1898年、1958年、2018年,來論述民營經濟的不同發展曆程。1838年以後中國遭遇鴉片戰争,從此開始了“師夷長技以制夷”的洋務運動。1898年發生了戊戌變法,其實質是民營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對政治改革的要求,此時民營經濟是政權的附庸,代表人物如盛宣懷。1958年新中國處于大躍進,民營經濟作為資本主義道路是政權的敵人,代表人物如盧作孚、榮毅仁。到今天,改革開放40年後,民營經濟是“自己人”。
通過總結,呂良彪認為,民營經濟的發展事關國家命運。中國近代以來一直在進行中國道路的探索,這其中的大部分時間都在進行政治路徑的選擇,穩定發展經濟的時間不到一半。新中國建立以後的前三十年“左”的思想盛行,越左越革命越左越正确,人民群衆被“捆綁”了手腳,私營經濟被排除在外;改革開放的四十年是逐漸給人民群衆“松綁”的過程,從允許到支持、鼓勵、引導民間活力創造社會财富,但“左”的思想依然存在,影響深遠。進入新時代,如何在保持穩定與社會活力之間進行平衡,則是我們面對的最大問題。
制度反思:切實保護民營企業家人身和财産安全
如何切實保護民營企業家的人身安全和财産安全?呂良彪指出,企業家最恐懼的莫過于公權力的“合法傷害權”,要改善社會治理模式,有效制止公權力濫用,并進行十項制度變革,才能做到有效保障民營企業家人身财産安全。
所謂“合法傷害權”,就是任性的權力戴着法律的面具傷害企業和企業家。呂良彪律師舉了許多例證來說明在實踐中,有關部門“任性”用權“合法傷害”的潛規則。他認為,“若公權力不受到有效制約,企業家都走在通往監獄的路上;若私權利得不到有效保護,任何财富的神馬終不過是浮雲。”
呂良彪指出,要改善社會治理模式,有效制止公權力濫用,首先要降低企業稅負。企業稅負高企、征稅“任性”,稅費支出不明,财政負擔過重等問題嚴重制約企業的發展,需要我們改善社會治理模式。其次,要切實解決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現實生活中企業家因為融不到資而自力更生,因“非法吸收公衆存款”等罪名而坐牢的案例所在多有,因資金鍊斷裂而跳樓的企業家更是屢見不鮮。最後,需要建立良性健康的新型政商關系。
而要防止“權力的任性”,一是要制定科學的規則,壓縮權力任性的空間;二是讓老百姓說話,引入公衆監督,及時發現權力任性;三是讓司法裁判,有效制止權力任性。
随後,呂良彪律師提出了保障民營企業家人身财産安全的十項制度變革。分别是:一、完善取保候審制度,以以取保為原則,以羁押為例外;二、完善關系異議制度;三、完善“非法證據排除”制度;四、完善證人出庭制度;五、解決行民刑交叉的規則适用問題;六、完善審判公開制度;七、完善補充偵查制度,杜絕實際執行中無限期、無限次補充偵查的情況;八、完善贓款贓物處置制度,辦案不能成為牟利的手段;九、國家賠償與錯案追究制度;十、《監察法》特别問題。
現實對策:運用法律解決安全和發展問題
在回顧和反思的基礎上,呂良彪律師提出了一個令人深思的問題:在這個時代,作為企業家應該如何應對這些問題?從自身的角度出發,如何解決企業和企業家的安全和發展關切?
呂良彪指出,法律是公衆的契約,契約是私人的法律;法律是批發的契約,契約是零售的法律。企業家要懂法律,有效運用法律,來有效避免犯罪和“被犯罪”,科學管理各類法律風險,同時,通過各種博弈維護好自身的權利。同時,法律是一個社會的規則,是幫助企業賺錢的,足以幫助企業将本求利、用小錢賺大錢,而在法律規定的範圍内規範經營是企業最可預期和最低成本的保障。
對于企業家自身的修為,呂良彪認為,企業家的高度決定了企業的高度。企業家最核心的因素是企業家精神,企業家是社會财富最核心的組織者,是社會最稀缺的資源,和平時期的英雄。面對紛繁複雜的社會矛盾,企業家必須要有定力,有擔當,解決問題需要尋找更多元的方法。
各抒己見:“自己人”的定位和未來
呂良彪律師思路清楚、要點突出而又通俗易懂的演講激起思想的漣漪。針對他提出的諸多問題,周放生司長、劉紀鵬教授、許身健教授、李欣宇教授紛紛發表觀點,進行深入的探讨。
劉紀鵬教授點評指出,改革開放四十年,不可否認的是我們一直在進步,要用曆史的眼光來看待中國的問題。習近平總書記提出“要把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當成自己人”,吹響了思想的号角,下一步在具體行動中如何落實,需要各方尤其是公權力部門的建設性努力。

圖:許身健教授
許身健教授點評認為,從曆史的角度看,無論是和改革開放之前的中國相比,還是和過去的蘇聯如今的俄羅斯相比,中國都是選擇了一條正确的道路。許身健指出,如果連擁有雄厚資産和實力的企業家權利都得不到保障,那作為普通人的我們更是無法想象,需要對制度進行進一步反思和完善。

圖:李欣宇教授
李欣宇教授在點評中表示,無論是民營企業家還是國有企業家,其實都是企業家,在本質上都是一類人,都是創新、創業、創造财富的這樣的優秀的管理者和組織者,在權利的保障上應該是平等的。一個成熟的經營者,一個企業家,他不應該把法律視為外在的環境,而是企業經營的題中應有之義。企業的經營決策當中自然包括法律決策風險的考量。

圖:周放生司長
周放生司長在點評中補充了顧雛軍的案例,來說明在對企業家的司法保護方面,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提問環節,現場的同學們針對民營經濟保護的地域差别、國有企業家和民營企業家的區别、刑事辯護成功率低等問題與主講嘉賓進行了深入探讨。在熱烈的掌聲中,本期薊門論壇圓滿結束。
文/伟德客户端新聞信息中心
圖/伟德客户端新聞信息中心、盧雲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