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講座現場
4月10日晚,薊門法治金融論壇第71講在學院路校區科研樓學術報告廳舉行。本次論壇邀請長安汽車總裁、黨委書記朱華榮主講《從長安汽車發展看國企改革的難點與對策》。國務院國資委資本局局長李冰,國家創新與發展戰略研究會副會長、中國國際戰略學會高級顧問、中信改革發展研究院資深研究員郝葉力,汽車評價研究院院長、中國汽車報社原社長李慶文,伟德客户端校長黃進出席論壇,伟德客户端各系所40餘位老師和100多位學生參加本次論壇。伟德客户端院長兼資本金融研究院院長劉紀鵬擔任論壇主持。

圖:黃進校長向朱華榮總裁頒發聘書
伟德客户端校長黃進首先向朱華榮先生頒發兼職教授聘書并緻辭。黃進表示,當前,中國正在經曆新的一輪改革開放,這将為國家帶來巨大的變化。在這輪改革裡國有企業如何改革、走向何方,是大家都關心的問題。朱華榮總裁從長安汽車的發展實踐來講國企改革,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

圖:劉紀鵬院長
伟德客户端院長劉紀鵬簡單介紹了本次主講嘉賓朱華榮總裁和長安汽車。劉紀鵬表示,長安汽車從年産量200輛到如今年産量300萬輛,創造了中國汽車企業的奇迹。未來,汽車作為移動互聯網的重要平台,彙集了諸多高端科技,是未來新産業、新經濟的戰略制高點。朱華榮先生作為親曆者,将為我們講述長安汽車的改革發展、機遇挑戰和國企改革面臨的難點與對策。

圖:朱華榮總裁
朱華榮總裁從長安汽車在改革開放四十年中的發展曆程入手,講述了長安汽車從一個軍工企業向民用企業的艱難轉型,展望了未來汽車産業的發展趨勢,新時代背景下傳統企業的機遇與挑戰,以及國有企業在面對體制、創新、競争、市場等諸多挑戰時應對之策。
改革開放40年,成就巨大
朱華榮首先介紹了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汽車産業概況和長安汽車的發展曆程。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走進(近)了世界經濟舞台中心。而中國汽車市場産銷量穩居全球第一,年産量達2800萬輛,保有量達到2.4億輛;2018年,中國自主品牌汽車市占率達42.46%。這是一個偉大的成就。
朱華榮介紹道,長安汽車有157年的發展史,其前身是上海洋炮局,首任董事長是李鴻章。在近代中國的動蕩變遷中,先後遷址蘇州、南京,最後落腳重慶。改革開放以後,長安汽車從軍工轉向民用,從重慶走向世界,目前在全球擁有15個基地,35個整車及發動機工廠。
在這一巨大的轉變背後,是幾代長安人的不懈奮鬥和艱難探索,尋求改革、創新、發展之路。從第一次創業做微型汽車,做到行業第一;到第二次創業進入乘用車領域,通過産品創新、技術創新、人才創新、管理創新,打造世界一流汽車企業。從政企不分開到政企分開,從計劃經濟走向市場經濟,從企業辦社會到聚焦主業汽車,從人浮于事到市場化的人才機制,從負債經營到融資發展,從老國企到建立現代企業治理體系,從“生是長安人,死是長安人”到現代創新理念……不斷的探索、改革、創新,成就了長安汽車年産量300萬輛、“四大集團陣營企業,中國品牌領導者”的行業創奇。
新趨勢和新挑戰
進入新時代,世界經濟和中國發展有什麼新特點?汽車行業出現什麼新趨勢?在新技術的驅動下,社會急劇變化,面對新矛盾、新趨勢、新模式,朱華榮認為,中國的汽車市場潛力依然巨大,從總保有量和千人保有量的數據來看,都有很大的增長空間。全球的汽車企業都在轉型,必須“順應發展大勢”——歸納起來就是:數字經濟、共享經濟、體驗經濟、成果經濟、夥伴經濟、平台經濟。
朱華榮表示,未來汽車産業的發展趨勢首先是制造型企業向服務型企業轉型,從簡單的提供産品向提供産品+服務轉變,為消費者提供全過程的極緻體驗。其次是借由“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輕量化”再加共享化和新零售,助推産業變革,從産品形态、商業模式到企業運營都發生深刻變化。其次,共享将是出行的重要組成部分,預計到2035年,将有20-30%的車輛是共享汽車。其次,以消費者為中心的新零售模式将迎來百花齊放。
未來的汽車是什麼樣的?朱華榮認為未來的汽車不再隻是一個冷冰冰的運載工具,它可以是你的秘書、助手,也可以是你的移動辦公空間、購物天地、娛樂世界;未來的汽車可以“無證駕駛”,可以沒有方向盤、油門和刹車……新的趨勢下産品、商業模式、産業的更新和變化速度極快、複雜多變,必須變革突破,順應時代潮流,才能在未來占據一席之地。
國企改革難點與對策
面對這樣新趨勢和諸多的新挑戰,國有企業如何繼續深化改革,釋放活力,提升自己的競争力,在全球競争中立于不敗之地,延續中國自主品牌的輝煌與傳奇?
朱華榮表示,作為國有企業,有來自既有體制的束縛,有企業改革創新後顧之憂的約束,有資本所有者、企業經營者和客戶關系的新變化,有同業競争合作和跨界競争合作的新情況,有消費升級的要求,以及客戶導向、趨勢導向、競争導向更明顯,新技術新模式日新月異、政策環境複雜多變、面對全球性競争對手的複雜競争環境……都是國企改革面臨的新挑戰。
面對一系列新挑戰,朱華榮提出了對國有企業改革的思考。一是深入推進國資體系職能改革,實現從管企業向管資本方向轉變,深化“放管服”,增強企業活力。以提高國有資本效率、增強國有企業活力為中心,加快實現以管企業為主向以管資本為主的轉變。二是在某些完全市場競争性行業,放松股比限制,釋放國有企業活力,提升全球競争力。三切實給國有企業減負。新形式主義、太高的稅負都制約了國有企業的發展。四是持續完善國有企業經營管理體系,促進企業規範治理,市場化經營。五是“新三會”(股東會、董事會、監事會)和“老三會”(黨委會、職委會、工會)有機融合,國資職能管控和上市公司董事會的有機結合,建立現代企業法人治理結構。六是建立市場化的股權激勵、薪酬激勵及用人機制,從市場化選聘、契約化管理、差異化薪酬、市場化退出等方面建立健全市場的激勵體系和用人機制。
順應時代潮流,堅定改革創新
對于長安汽車未來的發展,朱華榮表示,面對新趨勢新挑戰,要順應時代潮流,打破傳統僵局。同時,推進創新創業計劃,開展第三次創業,向智能出行科技公司轉型。“作為一個企業家,一定要順應曆史、政治、經濟、科技潮流,不要逆潮流而動。”
長安汽車未來将從戰略、資金、人才、技術、管理、激勵約束留個方面完成創業關鍵要素的配置,打造新時代優秀企業。按照四新(新形象、新渠道、新市場、新模式),四創(創新、創業、創變、創速)新理念和“出行、智能、科技”的全新企業戰略定位,改革創新,激發活力,聚焦核心,整合資源,強化效率,提升效益,建設“自主創新,全球協同”的全球智慧研發平台,共建聯合創新中心,打造開放共享平台,塑造“嗅覺敏銳、目标堅定、主動擔當、團結協作、極緻效率”的長安文化。
朱華榮認為,隻有順應時代潮流,積極主動實踐,堅定改革創新,才能最終打造世界一流企業。
點評互動 思想交鋒

圖:李冰局長
在點評環節,國務院國資委資本局局長李冰點評指出,朱華榮總裁對産業發展與現代科技融合的遠見卓識,和追求卓越、勇于創新的企業家精神,令人印象深刻。長安汽車是中國三大汽車企業之一,是軍轉民的成功典範,也是自主品牌的代表企業。國企改革處于經濟體制改革中心地位,改革開放以來,國企改革始終堅持黨對國有企業的全面領導,這是國有企業的根與魂;同時,要堅持建立産權清晰、權責明确、政企分開、管理科學的現代企業制度,推動公司制改制,推動股份制改革,推動向管資本轉變,實現企業主體地位。

圖:李慶文社長
汽車評價研究院院長、中國汽車報社原社長李慶文點評表示,長安汽車是中國汽車品牌的代表,是中國汽車自主研發的典範,也是堅持自主創新的典範。在新的發展趨勢下,汽車的颠覆性創新将在未來重塑産業,在全球競争中如何立于不敗之地?國有企業隻有不斷深化體制機制改革,激發新的活力,應對新的挑戰。

圖:王霆教授
伟德客户端學術委員會主席王霆教授點評認為,進入人工智能和大數據時代,社會發展快速多變,企業需要有效利用自己的長闆優勢,同時通過合作夥伴快速彌補短闆,形成社會化協作,最終建設平台型企業。企業取得競争優勢靠創新,隻有自主創新才能屹立于世界市場之上,而創新需要政府給企業營造良好的環境。創新的核心在人才,優秀的人才需要良好的體制機制才能創造更高的價值。因此,隻有體制機制的改革才能吸引更優秀的人才,激發企業創新活力,最終獲得成功。
互動提問環節,現場的老師和同學們積極踴躍地參與互動,針對特斯拉全資入華、合資車企股比放開、混合所有制改革等熱點問題與朱華榮總裁展開交流。朱華榮總裁開誠布公、直面問題的心态,缜密的思路和對國有企業改革難點的洞悉,通過長安汽車改革曆程和發展思路的剖析,使現場觀衆對于國企改革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在熱烈的讨論和全場的掌聲中,本次論壇圓滿結束。
文/伟德客户端新聞信息中心
圖/伟德客户端新聞信息中心、盧雲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