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act us


        學院辦公室:58908536

    學生工作辦公室:58909422

              58909423

研究生工作辦公室:58908212

MBA教育中心:58908589(招生咨詢)

       EEP教育中心:58902822

張瓊:豐滿理想下的骨感現實——基于中國最低工資調整與殘疾人就業的經驗證據

2018-12-24  Clicks:

12月6日下午,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張瓊副教授應邀在我院舉辦學術講座“豐滿理想下的骨感現實——基于中國最低工資調整與殘疾人就業的經驗證據”。本次講座由工商管理系王玲教授主持,法商管理系劉志雄教授、2017和2018級企業管理專業、2018級會計學專業、國際經濟與貿易學專業、環境法專業學術研究生參加了此次講座。 

圖為張瓊教授講座

張瓊教授首先指出目前全球已經有超過了100個國家及地區設立了最低工資制度,它的初衷在于保障和改善低收入(技能)群體的福利。殘疾人是最可能受到最低工資影響的人群,也是收入比較穩定地處于較低水平的人群,對于“最低工資制度”效果評估而言具有很好的代表性。

接着,張瓊教授首先展示了中國目前殘疾人就業現狀,并指出已有研究在評估最低工資在保障低收入(技能)人群勞動者權益及改善整個社會收入分配格局等方面存在很大争議,關于最低工資能否實現其設定初衷的結論莫衷一是。原因包括兩個方面:一是最低工資調整在影響用工成本的同時也影響了企業的行為(導緻産品漲價、替換使用其它要素投入、或減少了非工資性福利和保障)和員工行為(員工離職率下降或工作積極性提高),從而模糊了最低工資調整對企業勞動力需求的最終影響;二是最低工資調整可能在提高低收入人群收入的同時也推動了全社會工資水平的上漲,進而對整個社會收入分配狀況的影響方向也不确定。

随後,張瓊教授根據我國近年來最低工資調整和全國殘疾人狀況監測數據,分析了最低工資調整對殘疾人進出勞動力市場和成為失業人群的可能性的影響,發現提高最低工資加速了殘疾人退出勞動力市場也加劇了其失業風險。具體而言,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一是原本有工作的殘疾人保有工作的概率降低;二是當期離開勞動力市場的殘疾人再就業概率降低;三是當前失業的殘疾人繼續失業的概率增加。 

 

圖為張瓊教授與同學們交流

此外,張瓊教授結合講座内容詳細分享了她在研究主題确認、研究數據獲取與清洗、研究方法選擇等方面的經驗;再三強調研究數據的處理要格外嚴謹,詳細講解了本研究在數據匹配和清理等方面的細節處理過程。

在座的同學們對張教授的研究内容和研究過程非常感興趣,熱烈讨論農村殘疾人就業率高于城鎮的原因;提高最低工資水平會不會降低就業;就業傳導模型的設計;大規模數據的處理方法等内容,張教授一一做了解答和分析。

通過此次講座,同學們深入了解了我國最低工資規定以及殘疾人在勞動力市場的現狀,同時,對如何使研究更加嚴謹有了更為清晰的認識。

 

主講嘉賓簡介:張瓊,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人口、勞動與公共政策評估;成果曾發表于《經濟研究》、《世界經濟》、《金融研究》、Population Studies、China Economic Review、Journal of the Asia Pacific Economy等;其與白重恩教授合著的《中國經濟減速的生産率解釋》獲得第17屆(2016年度)孫治方經濟科學論文獎。

 

文、圖/工商管理系:杜潼钰


上一條:科學讀心術:周欣悅教授解讀消費者神經科學前沿和發展——伟德客户端管理學術論壇
下一條:我院宋志平副理事長發表專欄文章《從管理到經營》

Close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