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17日中午,經濟系本科生學術導師黃立君副教授帶領她所指導的學生在昌平校區逸夫樓召開了第七次經典閱讀分享活動。參加讀書分享的學生有:2017級的袁莉瑤、龐菁冉、白劍宇;2018級的呂順顯、黃文力、楊金鳳、徐溪。這是本學期的第三次讀書分享會,分享會上大家分别對過去一個月内讀的書籍的内容和感想進行了交流和分享。

2018級的呂順顯同學根據黃老師在上次分享會上的建議閱讀了馬克斯·韋伯的《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本書是作者進行宗教社會學研究的基礎。呂順顯同學認為本書的核心是講述新教倫理是如何影響資本主義精神和資本主義發展的。令他感觸最深的是新教對于财富和金錢的态度。新教賦予了它們積極的意義,它關注一個人如何擁有财富并且建議人們把金錢用于投資和發展經濟。而賺錢的目的是為了榮耀上帝和社會福利。此外,勞動也在宗教意義上得到了升華。黃老師對呂順顯同學提出了表揚,認為他本次讀書彙報邏輯清晰、語言簡練,并且抓住了重點。
楊金鳳同學闡述了她對《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這本書的理解。在經過精細的閱讀之後,她認為本書是對西方早期資本主義精神在宗教層面上追根溯源的過程。作者用精細的思維結構解釋現實中簡單的現象。雖然語言晦澀,但仍然有完整的邏輯體系。作者的觀點是,新教盡管最終是為了追求個人的解脫和救贖,但新教徒的方式和資本主義早期的積累方式不謀而合,并指出,資本主義精神是先于其制度産生的。作者采用比較分析的方法,按照橫斷面和時間順序兩種方式進行比較。黃老師肯定了楊金鳳同學的精煉概述,同時提醒大家,在閱讀時,要先對閱讀書目的主要内容進行宏觀把握,再注重細節。
白劍宇分享的書目是熊彼特的《經濟發展理論》。他為大家梳理了本書的邏輯順序:循環經濟——經濟發展——創新。其中,作者認為經濟的發展不僅在于量的增加,更在于質的飛躍,即“創造性的破壞過程”——創新。白劍宇認為本書很深刻的要點在于作者提出了“企業家精神”這一重要概念,而企業家精神包括了永不安分、強烈的産業意識、敢于冒險、永不停止、勇于打破傳統觀念這五個方面。此外,他還提出了個人觀點,他認為真正有創新力的是一線工人,而企業家的作用是對一線工人的想法進行甄别。創新是來源于實踐的,而不是冥想。針對白劍宇介紹的創新精神,厐菁冉同學強調了“前瞻性”在創新中發揮的重要作用。黃老師則強調一線工人和企業領導者在創新過程中共同發揮作用。
袁莉瑤分享了《制度、制度變遷與經濟績效》,該書的作者是道格拉斯·C·諾思。她歸納了作者關于制度的一些觀點,如制度理論的行為假定、關于交換的交易費用理論、非正式約束和正式約束等。在分享過程中,對于存在争議的問題,也引起了大家的注意。黃老師對其分享内容中關于交易成本和轉形成本的劃分進行了訂正。
龐菁冉同學分享了《明清以來徽州地區社會經濟研究》,作者是唐力行先生。她總結了該書的主題,即徽州為什麼能成為經商區域并取得巨大的成就。在本書之前,人們将這個問題歸因于地理環境,多山導緻隻能經商來維持生計。而作者認為,這隻能解釋這裡為什麼有商業,而不能解釋為什麼商業繁華。作者認為,徽州之所以能産生發達的商業文化是集高移民、江浙經商思維影響和鹽稅政策等因素于一體的結果,而這也形成了刻苦耐勞、百折不撓的獨特的徽商精神。
黃文力同學分享了加裡·S·貝克爾的經典著作《人類行為的經濟分析》。黃文力概述了作者的幾個重要理論,包括歧視現象、犯罪行為和應對犯罪行為的經濟政策、人力資本和時間分配、非理性、婚姻均衡市場、社會收入的相互作用等。她的分享使大家産生了濃厚的興趣,黃老師也給予了認可。
最後,徐溪同學分享了麻省理工學院的經濟學家丹·艾瑞裡的《怪誕行為學》,這是一部關于行為經濟學的著作。她總結了本書的主題,即人的非理性行為是可預測的,同時由于非理性行為的普遍存在,我們應該給予關注和研究以對傳統經濟學理論進行修正。她還提出了書中幾個行為經濟學的論點,如人們的比較傾向、錨定對人們關于商品價值判斷的決定作用、免費的心理效果、價格上的安慰療法和預期影響結果等。

本次讀書會持續了近兩個小時,大家都對各自的書目進行了深刻的解讀,同時在聆聽其他人的讀書報告中産生興趣和收獲知識,産生了很好的效果,而本學期的讀書報告也到此結束。但閱讀遠沒有停止,大家都表示會繼續堅持閱讀經典,把閱讀變成習慣。相信通過大家的堅持和思考,“420讀書計劃”會出現更加精彩的思想碰撞!
文/經濟系2018級本科生:徐溪
圖/經濟系2018級本科生:呂順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