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0讀書計劃”助推“雙導師制”——經濟系本科生順利開展第四次經典閱讀分享活動

2019-05-23  Clicks:

5月22日下午,經濟系本科生學術導師黃立君副教授帶領她所指導的學生在昌平校區逸夫樓經濟系辦公室召開第四次經典閱讀分享活動。參加讀書分享的學生包括:2016級的龔盛、邵溪月、祝潤伊、祁飛、胡霁原;2017級的白劍宇、袁莉瑤。2017級龐菁冉同學因實習原因而缺席。

讀書分享之前,黃老師按慣例,了解過去一個月中同學們在學習、生活過程中有沒有困難、有沒有需要老師幫助的地方。針對同學們提出的“出國留學應該如何進行準備”、“如何确定自己未來專業學習的方向”、“畢業論文有哪些流程以及應該如何準備”、“實習應該怎樣尋找”等問題,黃老師跟同學們一起進行了讨論,并給出了自己的意見和建議。讨論過程中,2016級的師兄師姐們根據自己的經驗也給2017級同學提出了很多可供借鑒的經驗。

7位同學分别對自己過去一個月内讀了什麼書、讀書有何感想與收獲進行了交流分享。

2016級胡霁原同學閱讀了張五常的論文《私有産權與分成租佃》。她認為在土地租賃中,無論是傳統的“分成租佃會導緻資源的無效配置”的觀點,還是張五常提出的分出租約與固定租約都有效的觀點都是可以成立的,隻是他們的對比角度不太一樣。老師和同學們就文中張五常提出觀點及其假設條件進行了讨論。

2016級祁飛同學分享的書目為美國經濟學家凡勃侖的《有閑階級論》,其基本内容是通過社會制度的分析說明“有閑階級”的産生和發展。她為大家具體介紹了書中“有閑階級的産生”、“勞動的’堕落’”、“派生出的’代理消費’”、“奢侈品的瘋狂來襲”四個部分的主要内容和觀點。她的讀書比較細緻和深入,得到了老師和同學們的一緻贊賞。

2016級祝潤伊同學分享了滋維·博迪的《投資學》一書。他為大家闡述了書中提到的現代投資理論的組成,介紹了資産組合理論、馬科維茨模型、指數模型等内容。

2016級邵溪月同學分享的書目為陳志武的《金融的邏輯》。她為大家介紹了書中提出的“金融學就是研究跨時間、跨空間的價值交換的研究”的觀點。書中将中國的儒家思想與金融學相結合,指出了家庭中的隐形的金融合約。老師和同學們就作者提出的價值的概念與馬克思認為的價值的概念進行了比較。

2016級龔盛同學分享了道格拉斯·G·貝爾德在1997年寫在《芝加哥大學法律評論》上的“TheFutureof Law and Economics: Looking Forward”。他為大家介紹了文中的兩個讨論主題:法經濟學以往的成就和令人不滿意的地方以及法經濟學的研究方法。加裡·貝克爾認為法經濟學在法學的許多領域都獲得了成功,但研究過于理論,并且依然不能更好地評價現實中應采納什麼樣的法律。科斯認為法經濟學分為法律的經濟分析和法律系統的運行對經濟系統運行的影響兩部分。

2017級袁莉瑤同學分享的書目為馬克思·韋伯的《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韋伯提出了問題:為什麼經濟最發達的地區同時也都特别贊成教會中的革命?并對世人常認為的幾種觀點進行了分析。

2017級白劍宇同學分享的書目為馬爾薩斯的《人口原理》,他為大家介紹了四個部分的内容:關于文化落後地區人口的抑制;近代歐洲各國的人口抑制;人口原理産生的弊害對社會的提案以及各種可行的制度與手段;消除或緩和人口所産生的災害前景。馬爾薩斯從兩個不變法則出發,論證人口以幾何級數增加,生活資料以算數級數增加,人口增長必然超過生活資料增長,人口過剩和食物匮乏是必然。

黃老師對同學們的閱讀分享非常滿意,表揚了大家堅持讀書、認真做讀書筆記的良好閱讀習慣,鼓勵大家繼續努力,在閱讀分享中增加自己的厚度和深度,争取在閱讀分享的過程中産生更多思想的交流與碰撞。 

 

文/經濟系:袁莉瑤

圖/經濟系:祝潤伊

審稿/經濟系:黃立君

 

上一條:踐行雙導師制 推進本科生職業規劃——伟德客户端工商管理系舉行實踐分享會
下一條:【考試通知】<第13周> 本科生專業必修課期末考試安排

Close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