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說
2018級優秀畢業生學習生活經驗分享

大學的四年時光總是悄無聲息般流過,但卻每一筆都濃墨重彩,2018級的師兄師姐們也在不知不覺間迎來了畢業季。在過去四年的磨砺與成長中,2018級畢業生中湧現出了一大批優秀人才,他們分别在學業發展、競賽科研、學生工作、社團活動等不同領域發光發熱、有所成就。
本次系列分享活動,商院moment邀請了其中幾位優秀畢業生代表,和大家分享他們成長、成才的故事和經曆。
第一名分享人,我們邀請到了優秀畢業生劉鴻傑來談談他的經曆和體悟。
一詞分享會|關鍵詞
平衡

劉鴻傑
工商管理1803班學生
北京市優秀畢業生
“請确立并堅持你所認可的優秀,
即使今後有所變動。”
一、保持完成學習任務與個人思想拓展之間的平衡
本科期間學習任務的完成是在普遍評價體系下的大學生主要任務,在本校學習成績跟獎學金、評優評先、保研等激勵呈明顯的挂鈎關系。學習任務盡可能優秀地完成對于維持與開拓自己思想的空間尤為重要,如有餘力盡可按照普遍評價體系進行競賽、創新項目等方面的探索(這些方面的發展也構成學習任務完成的一部分)。
大學階段個人認為最重要的一個特征是在高中強力且單一的應試目标已經消去,大學是一個有着較為充分的時間、較少的壓力與較多的精力進行自我思想構建的階段,是進行個人人生意義、目标的反思、進行個人思想拓展、逐步形成自洽的價值體系極為有利的時機。
我們目前面臨的諸多迷茫、焦慮與内卷壓力都可以借由初步構建的自洽體系獲得較好的舒緩與應對。此處所要說明的是在完成學習任務的同時,做好個人思想拓展尤為重要,個人的反思可能導緻對于普遍評價體系之外的其他體系的接受與确立,但這種确立注定仍不完整與不成熟(且保持反思時後續往往會有較大的變動),不可因此便放棄了對于普遍評價體系中認為重要的任務的完成,以給自己留有更多的機會與可能。
二、保持責任倫理與信念倫理之間的平衡
兩個倫理概念不準确地引用自韋伯,此處針對的包括個人生活與社會生活兩個方面,前者無需贅述,而後者,我們可能依據自身的所信奉的價值去行事,試圖實現自己認可的目标,這是信念倫理的體現,但另一方面我們也應注意到自身對于行為的責任,而避免讓個人美好的信念借助于錯誤的路徑達成錯誤的結果。
對于事件的發聲、社會塑造的嘗試應當意識到,由于民族、階層、地域、性别等諸多因素上的差别,我們個人的想法并不一定如我們所自以為的那麼具有普适性,在複雜的社會運作、組織自身局限、基層資源與責任間的張力、個人訴求差異等因素的影響下,即使是數千萬意見一緻的聲音也并不一定契合更多人的情況與心願,在對于個人信念倫理貫徹的過程中先行了解是否存在實現的基礎、他方訴求的合理所在、實際的運作情況等是進行發聲與塑造的基礎。
給師弟師妹的兩點建議
一、保持廣泛的閱讀習慣:
提升個人智識的途徑包括但不限于書籍、視頻、音頻、經曆等,但是電子媒介存在的時間較為短暫,諸多曾經的智慧隻能以書籍的形式保留至今,結合書籍可供反複回顧的特點,其仍然具有無可比拟的重要作用。
持續的閱讀與反思能夠極好地維持個人想法的自洽與心态的平和,盡量寬廣的閱讀範圍能夠有助于這一效果的實現,盡量将自己的閱讀範圍包括社科諸類乃至自然科學,如果依循興趣有所側重也無不可。
二、保持“清明”:
此處指韋伯所說清明,個人目前理解為明智、思想體系的自洽。從理性所運用的演繹性質出發,“意義”是不可能被證成的,意義的确立最終依靠的是“确信”,而所能确信的價值當下一方面高度統一,另一方面又紛繁多元,将之描繪成永不停歇的諸神之争極為恰當。
在不同的價值的撕扯之間,無論個人選擇何種,都極其建議獲得與保持清明,維持自己的“内在一緻性”,以自己自洽的體系來接受與處理外界的波動。
回顧既往的平靜生活,
遠方烏雲中已經可見雷光,
以2012年溫總理答記者問時引用的兩句話與讀者共勉:
守職而不廢,處義而不回。
——《素書·正道》
入則懇懇以盡忠,出則謙謙以自悔。
——《為政忠告》
提示
1.本文作為帶有“優秀…”字眼的連續分享中的第一篇,但個人自認為遠不足以匹配這一贊譽,相較于後續分享者而言也遠不如之,因此本文僅作為抛磚引玉之用。
2.本文并不試圖說明“某種優秀”,而更試圖說明“請确立并堅持你所認可的優秀,即使今後有所變動”。
3.本文所可能造成的歧義與錯謬皆是因為本人智識不足、表達不當所緻,所描繪的目标并不表明本人已經做到,主要傳達一點共勉與祝福。
文字來源|2018級畢業生 劉鴻傑
文案|長風新媒體工作室 李祉鑫
推送|長風新媒體工作室 吳婕穎
審核|鄭益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