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院英才說
雁陣計劃
由學術生活部舉辦的【雁陣計劃】商院英才講座于4月9日晚在端升樓舉辦,出席本次活動的嘉賓有:金融工程專業曹乃璇,金融工程專業鄧宗璞,國際商務專業馮炯,經濟專業王佩钰和工商管理專業車明遇。
活動中,師兄師姐們詳細地分享了在學習,工作,競賽及保研過程中的經驗與收獲,熱心解答同學們的相關問題,兩小時的活動真是幹貨滿滿~
下面就讓我們一起看看師兄師姐都有什麼“獨家秘笈”吧!
馮炯
馮炯師姐的分享主題是英語學習經驗和英語競賽類經驗。
師姐從四個版塊出發:在聽力闆塊,師姐推薦使用聽力類軟件來做日常精聽和泛聽;在朗讀版塊,師姐建議我們把握好課堂時間與課堂展示的機會,課下可以通過與自己對話或尋找語伴的方式來提高自己的表達能力;在閱讀版塊,同學們可以從新聞報刊挑選文章進行精讀,也可以選擇文學作品作為閱讀拓展;寫作版塊則是需要同學日常積累,并學會主動的地加以運用。
另外,師姐鼓勵大家積極參與國際項目,在過程中多方面地提高自己英語水平。同時,同學們可以通過關注伟德客户端國際處公衆号和伟德客户端全球化學習管理平台了解國際組織項目。
王佩钰
王佩钰師姐主要分享的是創新創業競賽及數學競賽經驗。
關于創新創業的比賽,師姐建議我們可以從往年立項項目中汲取經驗并且提前準備;美賽等建模比賽也可以從比賽中獲取經驗并運用到下一次比賽。另外,由各大高校發起的比賽則側重考查學生的經濟知識和運用能力,需要同學們通過額外的閱讀來豐富自己知識庫,同時還要求同學們有一個清晰的表達能力,這部分能力可以通過閱讀研報來提高。
鄧宗璞
鄧宗璞師姐側重的是學生部門工作和考證方面的經驗分享。
首先,參與部門工作,師姐建議工作中要擺好正确的心态即付出的心态。面對工作壓力時合理的排解,不帶着情緒去處理工作問題。
我們可以自行固定一個時間來專門處理工作問題,這樣也較好地平衡工作與學習。在工作能力上,我們要注重提高自己溝通的能力,同時可以通過多表達交流來避免信息差。
在考證方面,師姐認為考證是一個學有餘力的事,在每個考試的準備過程中可以學習到與學科相應的知識,并且可以幫助我們構建一個學科體系,我們可以尋找課程相關資源來作為輔導資料。但同學們要有所選擇,如ACCA考試就有相對較長的周期,FRM考試費用較高。
曹乃璇
曹乃璇師姐側重于學習習慣的分享。
Tips1小決策放到睡前做,如明天穿什麼,自習地點等,這樣能保留自己精力。
Tips2睡前不要做興奮的事情,争取讓自己盡快入睡;
Tips3起床後不要看手機,盡快洗漱
Tips4習慣的本質是重複,可以從養成簡單的習慣開始(微習慣),比如每天晚上睡前看五分鐘書,循序漸進;同時我們可以将一個個小習慣融入細碎而固定的時間中,充分利用好時間。
Tips5偶爾靜下來感知自我,看看什麼念頭經常出現,并認識它。
Tips6學習時間不要過長,在狀态不好時應适當地休息,可以站起來活動放松。
Tips7英語詞彙量積累要尋找适合自己的方式,在此推薦b站up主羅肖尼的建議。
Tips8推薦多用喜馬拉雅等app聽英語原著。
車明遇
明遇師兄分享了他的保研經驗。師兄建議保研前期可以從英語、實習、科研、證書四方面進行準備。
英語最重要的指标還是六級成績,要好好備考,可以看個人需要來選擇是否參加雅思托福考試。科研方面一定要準備一份高質量的參營論文,前期也可發表一些期刊論文,這需要我們多和學術導師交流。證書與實習都可以為簡曆增色不少,這都是同學學有餘力的選擇。在拿到入營offer後,可以參考學校往年偏好進行有側重地備考。
筆試要求學生有紮實的專業知識,面試則要求學生有敏捷的思維能力和創新能,最好是能将自己在課堂或者拓展閱讀中學習到的觀點融入自己的回答中。
問答環節
Q & A
To王佩钰師姐:請問師姐是如何培養光華比賽的專業素質的?
Answer:首先備戰考試選隊友要選好,可以和認識的且具有相關專業水平的人組隊,隊伍要具備良好的文書撰寫能力,這需要平常有意地去看分析報告來培養,課餘還可以通過閱讀去豐富專業知識。但大一不用操之過急,首要任務仍是上好專業課。
To車明遇師兄:請問師兄是推薦專一的準備商科保研/法碩保研,還是都準備呢?
Answer: 都準備,但法碩的保研機會可能小一些,平時背的東西比較多,所以我分配在法碩和商碩保研的精力比可以是七三開。
To馮炯師姐:想問一下師姐是怎麼申請到聯合國組織實習的機會的,申請到國際組織實習的過程是怎麼樣的?
Answer:首先國際組織的概念不等同于聯合國。其次對于聯合國組織申請難度較大,要求較高的學曆背景和英語水平,最好還有一些重要的志願實習經曆如世界銀行的實習經曆。這些實習機會可以從全球化實習平台上找到,大家也可以從官網了解一下我們學校與國際組織合作的項目。
活動合影


相信大家聽了師兄師姐們的分享,一定收獲滿滿。在往後的學習生活中,讓我們以師兄師姐為榜樣,努力前進吧!
文案編輯 | 學術生活部 李樂洋
排版編輯 | 學術生活部 李佳燃
責任編輯 | 學術生活部 王新烨
審核 | 鄭益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