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act us


        學院辦公室:58908536

    學生工作辦公室:58909422

              58909423

研究生工作辦公室:58908212

MBA教育中心:58908589(招生咨詢)

       EEP教育中心:58902822

政協委員進法大:以供給側改革支撐中國長期中高速發展

2016-04-12  Clicks:

4月7日,我校資本金融研究院舉辦了薊門法治金融論壇第十二講——《供給側改革産生的背景及趨勢分析》,主講人為全國政協委員、資本金融研究院學術委員會主席賈康教授。我校副校長時建中、科研處處長施正文、國家行政學院教授馮俏彬、中國企業聯合會管理咨詢委員會副主任李肅出席了講座并作點評,本次講座由資本經融研究院院長劉紀鵬教授主持。

時建中肯定了資本金融研究院在科研和人才培養方面取得的巨大成績,指出薊門法治論壇系列講座的成功舉辦,給法大吹入了學術的新風。

本次講座主要讨論了中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涉及的五大關系問題:

一、需求與供給的關系:需求與供給是經濟生活中“相反相成”的概念,供給側改革不是忽略需求側。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在适度擴大總需求的同時,着力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給體系質量和效率,增強經濟持續增長動力,推動我國社會生産力水平實現整體躍升。賈康認為,需求與供給經濟發展中緊密聯系的兩端,政府調控的職能在于實現總需求與總供給的動态平衡,調控的“技術路線”可區分為需求管理和供給管理。馮俏彬指出,供給側改革非但不能忽略需求側,反而應該繼續擴大需求,為供給側改革赢得時間。

二、中國新供給經濟學派與西方相關學派的關系:中國新供給經濟學并不是簡單的政府簡政放權,而是探索政府綜合發揮調控作用的經濟學理論。賈康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改革需要中國政治經濟學的學理支撐,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不能照抄照搬西方模式,從中國經濟發展特征出發,供給側改革動力體系的關鍵是制度供給。馮俏彬認為,以賈康為代表的中國新供給經濟學相關理論大多已經體現在“十三五”規劃中,把握了經濟理論的前沿和中國經濟改革的脈搏。

三、政府與市場的關系方面: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政府與市場關系的再平衡。賈康認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大思路定位必然是“守正出奇”,在充分尊重市場總體而言的資源配置決定性作用的同時,也在政府職能方面有意識地把總量型需求管理與結構型供給管理相互緊密結合。馮俏彬則指出,中國供給側改革的實質是如何發揮政府促進經濟發展的關鍵性作用,其手段是如何更好地發揮政府的作用,而目标則指向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兩者不可颠倒。時建中表示,如何判斷政府更好地發揮了宏觀調控作用是一個非常複雜的評價體系。

四、中國供給側改革的長期和短期的關系問題:供給側改革的短期任務要與長期戰略相結合,以長遠戰略為導向。相對于需求側的三駕馬車,供給側的五大要素——勞動力、土地與自然資源、資本、科技創新、管理制度,涉及的每一個方面都是一項長期的戰略任務。“十三五”規劃提出的“三去、一降、一補”的五大任務(即去産能、去房地産庫存、去杠杆,降成本,補短闆)是短期目标,而供給側改革的“全要素生産率”是長期戰略,不能“以長就短”。劉紀鵬指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不能隻着眼于去庫存,還應當探索如何增儲備,在市場需求擴大時以适當的儲備調節市場價格。

五、貨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關系問題:供給側改革需要綜合發揮财政政策和貨币政策的組合性效用。賈康認為,供給側改革中貨币政策與财政政策通過組合發揮作用,貨币政策是總量型的政策,定向降準在調結構上的作用有限,所以供給側改革中,更多發力的還是财政政策,适合發揮其“突出重點、兼顧一般”的功能。中國目前采取的是“雙松”性質的積極政策,即降息降準的貨币政策與加力增效的财政政策。但不管是貨币政策還是财政政策都尚有調控的空間。

在座師生與主講嘉賓互動熱烈,主持人風趣幽默、提點帶面,不斷掀起現場的高潮。在全場熱烈掌聲中,本次講座圓滿落幕。

上一條:薊門法治金融論壇第十三講成功舉辦
下一條:中信大講堂•中國道路系列講座第九期•薊門法治金融論壇第十一講順利舉行

Close

Baidu
sogou